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社区居家智慧养老问题研究

2021-09-10袁米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互联网+互联网

袁米霞

摘要:当前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其中伴随着高龄与失能等现象,同时由于现有养老制度存在弊端,家庭养老就目前来所起的作用有限,而社会养老亦存在诸多问题。近些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力求打造“智慧型”城市,而这一理念在互联网下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居家;智慧养老

一、现状

面对“未富先老”的特点、“银发浪潮”的快速推进、老龄化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国务院于2015年7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在“互联网+”公共服务中要利用互联网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在2017年2月,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 2020 年)》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促进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系统集成,连接各个医疗机构以及社会服务资源,组建老年健康动态监测制度并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可见,“互联网 +”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我国此种模式的发展具备良好的政治土壤。

二、“互联网 +”下的社区居家智慧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智慧型”养老服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研究思路和所掌握的研究素材,“智慧型”养老服务机制包括智慧平台的建设情况,社会组织及运营公司的内部管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收费、来自对其监督和评估以及服务对象的反馈等六个因素。但由于目前的政策多以部门的行动纲领、意见、建议等形式存在,主要为纲领性政策且缺乏强制性,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偏差。

(二)比较单一的服务内容

以我国目前养老现状来看,只有个别发达地区有政府监管的培训助老服务员,大部分地区只有一般的家政服务员,就算政府监管下培训的助老服务员在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纵观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方面为高龄人群提供的服务相对外国发达国家还是较为单一的。在未来所提供的服务方面还应加大力度继续横向发展,拓宽业务覆盖的广度与深度。在心理慰藉和精神关怀服务上应渐渐地开展更加深层次的服务,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帮助。

(三)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

当前,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企业投身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行业中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对智慧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参考文献发现,老年人对智慧化的认知度并不高,其次,目前市场上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的智慧化产品较少,最后,因为老年人对智慧化的自学能力较弱。上述原因共同导致了如今老年群体对智慧化接受度较低的情况,而正是接受度低决定了智慧居家养老的普及推广程度较低的现状。

(四)智能化水平较低

我国政府目前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无法实现养老大数据的智能判读、分析和处理,无法向老年人提供真正有需求的定制化居家养老服务。而且许多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企业都会建立其独立的服务平台,各平台都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养老数据无法在不同平台上实现互通与共享。

三、解決措施

(一)强化政府引导,完善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和政策制定

政府应组织社会各方资源力量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机制、加快远程医疗责任法规的制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养老服务运行机制方面,政府应努力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民政、卫生和老龄部门互动,使智能养老信息平台真正能够统筹各方信息资源,完成由养老中介向拥有实权能够进行资源匹配和调动角色的转变。若要在短期内打破部门间调快分割现状,实现信息完全公开和流动是不现实的,但可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的建立来中和应对此问题。

(二)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

“智慧型”居家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并非仅仅是民政部门和规划部门以及相关运营部门的责任,而应当是涉及卫生服务部门和劳动部门以及文化部门等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支持,它是一项全面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因涉及到部门、系统众多,只有政府部门做牵头人才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形成各个部门系统之间的通力合作,真正提高居家及养老服务资源的互通共享。 政府还应成立专门的综合协调部门,专门负责监督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中老年人的相关信息导入统一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接口,管理老年人信息的共享和发布,对智慧养老平台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决策。

(三)完善人员选拔与培训机制,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

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养老专业人员配置和管理机构。结合当前实际,完善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需要在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两方面作出努力。培训机构方面,发挥社会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培训机构的作用,实现人才培训的渠道多样化。在培训内容方面,相关课程的建立和设置必须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依据,建立科学、实用的课程培养体系。

(四)开展老年人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

由于老年人对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了解,导致在智能养老设备上存在认知与操作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社区应在养老服务中心内部组建专门老年人宣讲组织,定期为老年人进行智能养老理念与优势的课程培训。其次,鉴于目前老年人对智能养老认知程度较低,可以先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常见和熟悉的老人手机和数字电视终端入手,使老年人尽快对智能养老形成初步认同,从而以后的产品设备做铺垫。此外,在智能养老设备培训方面,可采取与硬件厂家合作的方式来开展。

结论

“智慧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可仅仅单纯的作为一个技术性问题去解决,更不能通过政府强制性的出台某些政策或制度来对其普及,而应当是依托于政府、社会和家庭为支点,更加高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全面整合优化资源,以较低的消耗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带来的压力,更好的为高龄人群带来服务。

参考文献:

[1]国新办举行的 2018 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公布的数据.

[2]数据来源于 2014 年 9 月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3]王跃生.个体家庭、网络家庭和亲属圈家庭分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0(4): 87.

[4]林惠宇,赵艺.肖希等.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虚拟养老院运营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5):264.

[5]翁列恩,王振,楼佳宁.集成化、信息化与标准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创新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3(1):84.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乌镇“智慧养老”引习近平关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启“智慧养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