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1-09-10罗亚静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罗亚静

摘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政治的兴趣,就是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政治、喜欢政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然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这正是本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以供广大教育事业从业者指点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

引言:

学习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痛苦与快乐相互交织的,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了解新的内容,不断去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需要学生不断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在学习生活当中有所斩获有所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入手,选用适用的教学新方法,坚定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也可以建立起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心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一、与学生和谐友善的相处

教师群体作为在教学活动当中与学生相处交流最多的群体,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绪起到关键性作用,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构建一个和谐友善的相处模式,将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习了解这门学科,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日常生活中有句俗语叫做“爱屋及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位教师与学生相处的和谐友善,构建出了相对较好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就会喜欢这位老师,进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从而对这门课程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兴趣;但如果一位教师与学生的相处并不愉快,甚至到了让学生厌恶的地步,恐怕很难让学生保持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得出推论,想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必须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而想要提高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相对愉快的相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保持平易近人的个人魅力,维护学生对于老师的亲切感,建立和谐友善的相处模式,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才能劲往一处使,达到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二、走好教学第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当中,以第一节课为重中之重;在第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当中,以一堂课的初始部分为重中之重。如果不能够在一堂课的初始部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在一堂课当中越来越觉得枯燥无聊,进而完全丧失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同理,如果在第堂课当中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那么由于缺少对之前学习内容的了解,在之后的教育活动开展会越来越难。所以,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开头部分十分关键,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写文章如此,教育活动的看展也是如此,一个有趣且新颖的开头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

要想将开头打造的新颖有趣,就要求教育事业从业者对学科的整体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对于教材本身的了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对教材里有趣的部分举重若轻地灵活运用,通过将课本内容与现实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些小故事、小案例或者名人名言等,让学生在开怀笑的同时学到应有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也可以通过联系国内外近期发生的大事件来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客观实际相结合,拉近了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科上的知识,而且由于有国内外大事件作为举例說明,也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本人干净整洁的穿衣打扮,亲切友好的个人魅力,幽狀风趣的谈吐对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友善的关系也有着重要作用,也会引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去。

三、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体验知识探究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单调的文字内容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程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目的。其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能够反映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使其更能融入到课程教学情境当中。所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一些与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关的生活例子,以此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增强生命的韧性”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情境,以亲身体验知识的探究乐趣。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生活中学生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引入课内,包括学习上、生活上的不愉快事情。然后,给予学生发言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说一说遇到这些“不愉快”的事情时,应该怎样去面对和处理它们,从而引导学生走进新课情境当中。最后,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导人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有关知识,促使教学得到有效地衔接,并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

结论: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可以从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方法等多方面共同考虑,共同协作营造出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愉快的学习氛围,逐步去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刺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为学生的学习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魏光.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37-38.

[2]周毛吉.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J]. 中国农村教育,2020,(18):12-13.

[3]马国娥.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255.

洛阳市实验中学 471000

猜你喜欢

教育渗透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浅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