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探究

2021-09-10卢运师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探究初中物理

卢运师

摘要:基于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初中物理的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初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们学习物理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获取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引言

问题导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学生们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假设分析,自觉地开展问题分析,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果学生们想要更好的展开物理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展开拓展训练,丰富自己的理解能力,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在问题情景当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一、通过问题导学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当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设计问题,教师需要选择更加合理性的问题,注重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不断的符合学生们正常的认知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当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究精神,树立起高度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声现象”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当中,首先,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声音是由哪些元素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可以听见声音?让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们将可以初步的了解到:声音的发生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发生的特点来进行模拟说话,设置一个故事教学情景,一个人分演多个角色,通过自己声音的转变,给学生们呈现一个有趣的故事内容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加入一定的人物肢体动作,让学生们可以通过不同语调的声音,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变化,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习课文内容,能够深入地探究超声波的特点,学生们通过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明白: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等都运用了声音的特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开展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运用问题指导概念教学

概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学好概念才能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然而由于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在理解概念时往往感到晦涩,掌握起来有些吃力,严重影响了今后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概念,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问题中消除陌生感,以此运用生活经历来理解概念,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深化探究,从而为今后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学习“折射”这一概念时,为了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掌握牢固,并且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充分地加以应用,笔者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池塘抓鱼时,你明明看到鱼在那里,当你下手捞时鱼就会逃掉?而在你吃饭时,当把筷子放入水中后,常常会看到筷子弯了,当你拿出来之后,筷子完好无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学生能对“折射”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运用这一概念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提升学生的物理技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总之,问题导向式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更多的学生在问题中培养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和物理素养。

三、运用问题指导定律教学

要想学好初中物理,除了能够理解概念之外,还要对其中的定律进行掌握。定律是多年来由物理学家不断地实验而验证出来的事实,是将物理规律归纳的结果。在教学时,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学习效果不但不理想,而且应用起来也相当的困难。所以为了体现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来指导学生对这些定律进行理解,从而在原有的水平上归纳定律、运用定律,为今后的成长铺平道路。例如,在学习“光反射定律”时,笔者运用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总结了这一定律。首先拿出一面透明的镜子,之后点燃一支蜡烛放在镜子前,在镜子的另一侧找到蜡烛的影子,并做好标记,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镜子一端的蜡烛与镜子另一端的蜡烛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与镜子之间的距离是否相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探讨,经过测量和比对,发现镜子一端的蜡烛距镜子之间的距离与另一端的距离相等,并且所成像的大小相等。经过探讨之后,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定律。总之,运用问题导学这一策略,使学生在问题中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定律,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运用问题指导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因此在设计实验步骤时常常不知如何下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来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学习,在明确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再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在合作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以此完成实验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将同体积的木块和石块的重力进行了测量,记录下来之后,将它们放入水中,并分别将其另一端固定在弹簧测力计上,让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后将另一个小体积的木块的重力也进行了测量并放入水中,让学生将这几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对比。之后,笔者提出问题:是不是密度越大,浮力越大呢?还是说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呢?这时学生对这三个实验道具进行了探究,经过计算,得出它们的浮力,之后给出结果,并且探究出影响浮力的因素,最终完成本次实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语

总之,问题导学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来设计问题的内容,从而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让学生对物理课程抱有希望,经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生活技能。

参考文献:

[1]錢侨.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3).

[2]陈磊.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 [J].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6(4).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572600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教学探究初中物理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