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2021-09-10杨松

医学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摘除术腰椎间盘切口

杨松

摘要:目的 对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时,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经皮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中,选择40例开展研究,随机分观察对照两组。人数一致情况下对照组使用脊椎后路切开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则使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对进行干预之后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卧床时间和JOA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可见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大小更大、卧床时间更长而JOA评分要更低(P<0.05),证明观察组所使用方法更加可观。结论 与传统方法相比,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相对更加满意,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保障效果一致的情况下,早期恢复,减少卧床时间,促进术后局部功能的迅速恢复。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对照;分析;

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reatment effect; control; analysis;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目前临床骨科常见一类疾病,其疾病的发生与生理机能老化过度劳损等等方面呈现高度关联性,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患者现有的病理改变,采取针对性治疗,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纤维环发生破裂,椎管内髓核脱出,然后导致局部神经受压,那么治疗时手术治疗一般选择摘除脱出髓核,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方法取得效果略有差异[1]。伴随临床微创手术理念和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并日渐走向成熟之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也开始逐渐成熟,有了广泛的临床应用空间,临床应用经验也相对较多,可以安全的用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小切口手术相比,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加可观,而且副作用较少,这样以来患者可以早期的恢复局部功能,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干预效果,减少相应干预,对患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基于此,本次研究对相关手术方法应用之后效果情况进行对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都是本院所收治相关群体中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患者37-64岁,平均(45.8±7,6)岁,突出位置为L4-L5或L5-S1,均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单发病变,符合手术治疗标准要求,经MRI、CT等手段明确证实诊断。排除手术治疗禁忌症患者,如严重的脊椎畸形、重大传染病、心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障碍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患者彼此之间高度相似(P>0.05),满足对照试验标准要求,开展对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脊椎后路切开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常规进行全身麻醉,选择仰卧位,使用c臂x光机,定位局部病变位置,了解其程度、范围情况。在脊柱中央进行纵向切口,逐层剥离组织,在双侧椎弓根置入定位针并确定手术节段,置入合适的椎弓根钉,用尖刀切开棘间韧带,打开椎板查看神经根、椎间盘,显露局部病变组织,找到病变髓核加以切除之后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常规进行准备之后进行局部切口,置入椎间孔镜。根据分型不同,中央型则采取椎板间隙后入路,在棘突中线2cm位置穿刺置入椎间孔镜,旁中央型则在棘突旁12厘米位置穿刺[3]。穿刺之后去除真心加入对比邮寄,确认具体突出位置和具体程度情况,沿穿刺针放置导丝,最后拔出穿刺针,根据导丝方向置入扩张导管,将手术通道扩大之后,利用孔镜进行观察并切除局部组织,然后进行冲洗,最后消融减压缝合。观察组中术中情况详见图1--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方法之后的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卧床时间和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情况进行对比。JOA评分最高为29,最低为0,分数越低则表示其功能障碍越明显,反之越高则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较为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别开展干预之后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更小,卧床时间更短,而JOA评分要更高一些(P<0.05),取得了更加满意的干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临床手术干预治疗之后的具体情况对比详见表1.

3.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常见一种疾病,而且发病率较高,大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相对较为缓慢,周期相对较长,临床以腰腿痛为主诉的大部分患者,极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长期得不到治疗和干预的情况下,就会不断进展,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局部关键功能[2]。此类疾病可以开展治疗的方法和措施相对较多,比如说保守治疗,微创治疗,或者是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此类疾病,基本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而这一过程中内镜手术就具备着一定的应用优势。椎间孔镜作为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外科手术造影技术,能够通过椎间孔安全三角进入相應的组织,然后使用造影剂快速进行椎间盘造影,对局部的缺损、退变组织快速染色,然后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准确定位之后进行手术治疗,相对更加顺利,而且基本不会伤到其他正常组织,极大程度上保留局部神经运动功能,不破坏肌肉韧带,使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减少神经损伤或者是其他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缩短,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更加迅速,比传统手术治疗方法更好。但是此类方法对精准性有着一定要求,一方面对于操作者专业能力和理论基础有着一定考验,另外一方面还对操作者既往手术经验存在着要求。为了保障手术安全,还需要注重对此类技术普及等方面的工作,做好技术培训,保证手术方法应用的效果和手术安全。

如上所述,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效果相对更好,比传统方法应用更加积极,促进了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磊, 李业成, 刘守正,等.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9, 16(01):27-33.

[2] 李国伟、李文霞、仝允辉、王乐乐. 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效益分析[J]. 颈腰痛杂志, 2020, v.41(06):46-49.

[3] 李磊本, 张昌盛, 张福华. 经皮椎间孔镜与小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 40(02):96-97.

[4] 侯辉宝, 张力人, 李国强,等.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对比研究[J]. 河北医学, 2019, 25(005):828-834.

(祥云县人民医院 云南 祥云 672100)

猜你喜欢

摘除术腰椎间盘切口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睑缘切口与传统切口重睑术Meta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腰椎间盘的“害怕清单”
隆胸切口哪种好?有图有真相
支撑喉内镜下与传统纤维喉内镜声带息肉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两种手术方式对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厚度变化的OCT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口内直切口法丰颌术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