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初中语文课堂问题链的实践与探究

2021-09-10赵艳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

赵艳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强。本文从现阶段初中教学的现状出发,对问题教学法的含义、步骤、意义等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极其不合理之处,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以此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引言: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中,许多语文教师为了更好地满足初中生阅读素养的形成,提高自身开展阅读教学工作的质量,已然意识到了新型教学模式对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性,逐步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但是,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教师不能盲目地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而是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提升。

1、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1有趣味的問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思想发育的过渡期,对一些知识和事物的好奇心相比于小学生较低。利用问题教学法,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转化成趣味性较强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问题与自身的关联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对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较大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语文课堂的期待感和注意力。

1.2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认知差异和生活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会对一些事情产生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让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他们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究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起到思路启发和观点引导的辅助作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

1.3有深度的问题可以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

语文课堂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而有深度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创新,而解答问题的过程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进行进一步的想象和创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提出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检查和复习,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充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突破语文教材的制约,进行现实与想象的融合、新旧知识的相互结合,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巧妙地对问题加以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要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提升问题设计的巧妙性。从以往初中语文教师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来看,其中的很多失败案例都是因为问题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所致。从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环节来看,问题设计是初始环节,也是基础性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必须要巧妙地对问题进行设计,提升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在讲解《故乡》这篇文章时,教师必须要对问题进行巧妙地设计,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根据《故乡》的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物,并对其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设置一下几个问题:少年闰土长什么样子?到了中年又是什么样?与少年时期相比,中年闰土有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层次清晰、目标集中且有针对性地将有关问题一一引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而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有人曾说:语文是一门和文字打交道的学科。尽管有些片面,但却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在“与文字打交道”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同文字进行接触,而不同的文字语言有着不同的含义,而这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由传统的教师提问变成学生提问,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3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传授阅读方法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初中语文教师总是带领着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会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过分依赖教师的引导,不愿意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学习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受到阅读能力的约束,在阅读学习中没有利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去展开思考,直接影响着他们阅读素养无法得到提升。随着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的渗透,教师已然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而是应当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而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地深入开展阅读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了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起止段和过渡段在哪?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1-8自然段,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哪句话总领了这部分的内容?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理清文章脉络,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问题潜移默化的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帮助学生在往后的阅读学习中能够自主地理清文章思路,提高阅读质量。

2.4针对教学内容科学设置问题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问题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问题会提高学生思考过程中的信心,避免因问题超出学习能力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教学中的有效方式,可以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问题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一些小提示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问题也要有明显的主次之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积极进行探索突破,不能所有的问题难度和讲解讨论所需时间都差不多,这样学生就难以把握学习重点。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如知识巩固型、技能提升型、思维拓展型等,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学习完《孤独之旅》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趁机让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有没有过“孤独”的感受,又是如何面对的,并说说读了本文后获得什么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文本和生活感悟人生,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磨难,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无惧风雨,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经之路。

结束语: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就在于把阅读问题作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初中生能够在各种问题中充分地激发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彩丽.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48.

[2]黄佳璐.初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主问题”设计的价值透视与实践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孙暖暖.统编本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 江苏南通 226100)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