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职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2021-09-10李淑珍

关键词:德育中职素养

李淑珍

摘 要:在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教学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德育的相关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在当代的中职德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进而使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过程中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和意义。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当前中职德育的现状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中的深远意义和价值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职德育 发展现状 重要意义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44

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当前的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为学生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融合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其在德育不同阶段和全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呈现出应有的作用和效能。

一、当代中职德育现状

通过实践调研可以看出,在当前的中职德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等相关方面越来越重视德育的相关内容,在教学模式和教学体制等方面也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为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了关键性的保障。值得关注的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在实际的中职德育发展方面仍然不容乐观,学生的德育质量和综合水平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多元文化体系等,使学生的思想和德育素养等等受到很大的冲击,有大量负面消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通过网络的手段不断影响学生。特别是在新形势下,中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实际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融入传统文化精髓,未实现有效地传承和发扬,由此导致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往往比较低下,不能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教学魅力、作用以及效能等等,这类情况对于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全面发展都会造成极大的限制,这对于学生“三观”确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体现造成一定限制。

二、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中的意义

1.进一步有效强化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显著提高

从根本上来讲,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使其具备应有的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是根本所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和融入,在德育方面呈现出良好的作用和价值,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质的提升。传统文化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应用,主要体现四方面的核心内容:首先体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对其进行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要从学生自身做起,要确保学生能够努力学习,珍惜时间,具备远大的理想,具备爱国主义之心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积极有效地参与班级活动,具备奉献精神,而这些内容都是传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涵。在德育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体现,以此为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有效增强,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仁爱原则。主张“和为贵”,这是传统文化中的重点内容,在德育过程中融合这样的内容,可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他人,进一步实现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使中职学生能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谦虚礼让,真诚对待他人,也获得他人的真诚对待,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自我的仁爱之心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三,体现出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确保此类内容能够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渗透,这样可以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和意义,且有着极其深远的价值,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且具备高尚情操的人。

第四,理想教育。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在德育过程中使其能够得到相对应的理想教育,是必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实现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充分明确自身的理想,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充分强化文化传统教育,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增强。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中职学校加强德育的重要途径

第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过程中进行更有效的应用,可以为德育提供全新的思路和路径,也可以作为关键性的载体使其呈现出应有的指导意义。例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经典名著,通过学生认知和理解经典作品,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其进行品味和鉴赏,可以进一步增强其爱国主义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使学生有更加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地提升,同时也提升其审美趣味。

第二,更利于强化中职校德育的渗透力和吸引力。在德育過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研究精神,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学习,进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为德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例如,在针对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小说红楼文化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讲解和融入过程中更深刻的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德育的相关内容,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同时也调动其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德育方面也进一步增强。

3.为中职学生的德育提供源泉和引导

在传统文化的融入过程中,可以使德育的相关内容更加鲜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实践韵味,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的案例以及文化认知,更有效地吸取其中的营养,使自我的思政素养以及文化品位能够进一步提升。例如,《大学》当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充分体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呈现的是家国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而此类内容在中职德育过程中都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精神面貌的改进和完善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等等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此确保此类经典之作和德育工作实现紧密的结合,充分的融入,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作用和价值。

4.进一步有效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加优化和协调人际关系

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具备应有的人际交往能力,把握好人际关系,也是核心素养中十分关键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教育,在人际交往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有更大程度的改进。例如,在《弟子规》这部经典之作当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观点,而这样的观点也充分体现出孝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职德育中融入这样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吸取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我道德素养和思想水平,这样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之,通过上文的分析,能够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中职德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不足,两者融合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高度重视相关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综合价值,对其进行更科学合理的应用和巧妙的融合,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使其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得以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涵《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科学时代》2014年第2期。

[2] 刘燕晓《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中的意义的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4年第3期。

[3] 吴丹《新时期中职德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研究》,《才智》2014年第14期。

[4] 黄海星《新时期中职德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考试周刊》 2013年A4期。

[5] 李春来《浅谈传统文化在当代中职德育中的意义》,《科教文汇》2011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德育中职素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