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2021-09-10张燕
张燕
摘 要:语文学科作为语言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学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传统文化经典在这一过程中地位愈发重要。因此,探究高中语文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策略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程 传统文化经典 学习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14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价值及现状
(一)价值所在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经典深度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在传统文化浸润熏陶中的学生,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提升更高层次。通过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透彻理解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增强其文化自信,激发其爱国之心。
(二)现状
1.传统文化经典教学有极强的功利性
目前,不论从学生层面,还是教师层面,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篇目,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特别是在高考质量压力较大时,在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封闭的农村中学,这种情况愈发突出。真正追求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精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触及学生灵魂价值观的水平不够。唯分数现象比较普遍,教学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追求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或者解答文言阅读相关题目的正确率等方面。
2.传统文化经典教学层次与水平不高,学生兴趣不浓
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经典篇目讲授时,常常停留在简单的诵读等层次,对涉及经典篇目文化背景、文学常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大背景,深度解读不够,常常使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学习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传统文化经典与现当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隔代感较强,学生常常表现出学习兴趣不浓,觉得古典文学晦涩难懂,这些也影响着传统文化经典篇目教学。
二、傳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策略探究
(一)学生层面
第一,加大阅读量,扩充知识储备,拓宽知识视野,阅读经典。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不得与语文学科学习的基本方法脱钩,阅读是基础,是保证,这也是语言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引导学生从先秦诸子经典、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学诸方面全面撒网,扩充储备,拓宽视野,阅读时要注意从卷帙浩繁的典籍中选取经典,少而精、有重点地阅读,这样能事半功倍,学生迈过了深度学习经典的第一道门槛。
第二,注重学法、兴趣的培养,发挥好“兴趣教师”的引领作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经典深度学习时,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考虑。挖掘其兴趣点,应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备课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抓住青年学生对未知领域探求欲望比较强烈这一特点。如果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就教材而施教,囿于其条条框框,时间久了学生固然感觉传统文化经典学习索然寡味,定会影响学习效果。
(二)教师层面
第一,树立大语文观,用一桶水去满足学生的一碗水需求,拓宽知识储备,做学习型、学者型语文教师,备好传统文化经典课。语文教师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只有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方能确保课堂上的得心应手、从容应对。这也要求教者不但要阅读本学科的传统经典,更应该有意识扩充,广泛涉猎,争取跨学科多点发力,做好知识储备,保持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对新时代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普遍要求。
第二,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兴趣,在朗读、诵读等环节做足功课,感染学生、点燃学生,让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没有畏惧之心,从而轻松学经典、读文言。可以穿插讲解一些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以情引人、动人,也可以巧妙地将一些现代内容融入传统文化经典之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带来的震撼,同时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综合看来,传统文化经典深度学习意义非凡,关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自信等深远课题。所以,将传统文化经典与高中语文教学联系起来,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也将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高玉叶《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路径》,《学周刊》2020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