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渐入送别类古诗词阅读的佳境

2021-09-10郑景景

关键词:友人手法古诗词

郑景景

摘 要:通过对比品读古诗词,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充分感受同一主题不同古诗词的语言魅力,在学习中灵活运用知识,实现语文能力的培养。从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力在研究比较阅读的内涵,深入研究比较法在送别类古诗词的应用。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即在同一主题侧重角度不同的对比、同一作者不同表达手法的比较以及同一意象下的对比,从而走向送别类古诗词阅读的佳境。

关键词:比较阅读 送别类古诗词 阅读理解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4.008

一、比较阅读的内涵

比较阅读培养的是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不同诗词的不同诗句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从中找到相似相通的地方,以及不同古诗词之间的微妙区别,从而更好地赏析中国古代文人在同一主题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送别类以及其他类古诗文的教学中,需掌握比较法进行教学,并融会贯通地将此方法运用到古诗词学习中去。这样一来提高阅读效率,二来拓展阅读的深度和远度,从而提升语感,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二、送别类古诗词的含义

送别类古诗词常常融情于景,极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因此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送别诗词中的作者所想表达的不舍惜别之意;其次,在初识古诗词阅读中,选择送别类古诗词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画面感,对于文字措辞语义等内容的研究更容易得到深入浅出的学习效果;再者,学生对于送别类古诗词的内容理解方面更加容易接受与学习。

三、比较阅读在送别类古诗词的运用

1.同一主题侧重角度的对比

同是送别类的古诗词,都是作者与友人离别时表达诗人心中的不舍,但由于作者的心境、年龄、阅历等等多方面的不同,对于同一个主题和内容,作者看到的角度不同,诗词的侧重点就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诗词就像花园里的花一样,万紫千红仪态万千,各花入各眼,不同的角度皆有不同的风景。比如《送元二使安西》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词都是送别题材的诗词,一首是唐朝诗人王维送别友人元二出使安西时所作的诗歌;另一首是北宋词人王观送别友人鲍浩然时所作的词。同样是分别,同样是不舍,王维的诗句在表达情感上先写景后抒情,直抒胸臆。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诉说的更多是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感。以乐景衬哀情,诗人用“渭城”“朝雨”“清尘”“客舍”这些美好的景物来衬托自己所想表达的伤感之情;而王观的词作中,将美人的眼睛比拟山水,把山水写得有情有义,其表达的送别之情融合于词作之中,情感更加复杂。一句“若到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表达了词人王观内地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播。学生倾向于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古诗文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古诗文储备,扩展学生现有的知识面,经过讨论还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成长,从而将学习的效果拓展到其他主题诗词的学习中去,举一反三,逐步灵活运用。

2.同一作者不同表达手法的比较

同一作者在不同的时间段创作出的作品,即使是同一题材的,相同中也总有不同之处。对比阅读,更能体味诗人情感的细腻与丰富。比如王维比较著名的两首送别诗,分别是《送元二使安西》和《山中送别》同样是送别类诗词,同样是直抒胸臆,但措辞与手法却很大不同。送友人去塞外,王维强调的是朋友的友情和离别的不舍,用塞外的荒凉之感勾起内心的涟漪。山中的送别,则更加侧重分别后的相遇,诗人的心境更加开阔一些,不讲送别的苦楚,强调期待重逢的乐趣。寄情于景,用春草和绿植比喻对友人重逢的心境与期待。诗歌既有惜别,又有希望,别有一番滋味。可见,即使是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阅历能力与心境都有不同之处,这也使诗篇的表达手法各有千秋。

3.同一意象下的对比

意象是古诗文学习中的灵魂,表现的方面也有很多,许多诗人都是寓情于景,运用意象的手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找到诗歌中的意境。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更加能够了解诗词的意象手法,并将这种意象的内容应用到此类诗歌的学习与研究中去,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广陵》这两首诗相比较,同样是采用意象的手法,一个将情感赋予野草,用野草的生命与精神,来诉说与友人分别之情;一个是将情感寄于山水,通过山水的情感与魅力诉说自己的心境。同样是意象的手法,运用不同角度,也能展示出作者内心不同的心境。学生在阅读中一遍遍揣摩作者的内心,找到意象与诗人的契合点,更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通过比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找到诗歌学习的乐趣,对于诗歌的情怀和情感也有更加精准的定位,在学习中找到诗歌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古诗的学习与诵读。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法在送别类古诗词学习中的应用,了解和掌握了同一主题内不同诗歌表达手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同一作者不同表达手法的比较,学会从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方面的深入了解,从而对古诗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同一意象下的对比,找到诗词的灵魂与魅力,体会诗词的古韵之美,让学生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在古诗词学习中的灵活运用,从而更加热爱古诗词的阅读理解。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2期。

[2] 杨九俊、王一军《让创新思维在课堂上飞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友人手法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致友人(组诗)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戏答友人》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