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转变

2021-09-10丁梓津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新闻传播时效性

摘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互联网业态和媒体发展格局。5G网络、4K/8K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进入新阶段——媒体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内传统新闻媒体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发展,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两微一端”、手机APP等一系列新型传播媒介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的局限,在拓宽新闻采集方式的同时,大幅提升了新闻传播效率和效果。当然,创新的新闻采集和传播方式也给传统新闻从业者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万物皆媒”的媒体泛化趋势,新闻从业者需要不断适应媒体格局的新变化,适应新形势,借力新技术,创新新闻采集思路和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当下受众的需求。

关键词:新闻采集;新闻传播;媒体融合;时效性;互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165-02

一、引言

融合新闻是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其实质是传统新闻活动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而生成的新产物。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传播呈现出了全民参与的“众媒时代”特点,用户实现了从传统新闻的受众向新闻的参与者、发布者的转变。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高效整合各类新闻线索和资源,精准定位用户的阅读和收看习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打造具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新闻媒体,变得尤为关键。本文主要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发生的具体改变进行探讨。

二、新闻从业者自身的“一专多能”素养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微信等平台影响力的提升,短视频的爆炸式增长,无一不说明新型传播媒介正在深刻影响当下的媒体传播格局。而在新闻传播领域,这些新型传播媒介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新闻传播途径和方式,而这也在无形之中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智能手机、移动电视、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而言,在应用其传播新闻时,新闻记者自身要具备“一专多能”的综合素养[1]。新形势下的新闻从业者需要集采、编、播等多项技能于一身,在新闻采访中兼任多项任务,从而提高新闻采编效率。

比如新闻记者在落实采访工作期间,在依靠自身的专业素质挖掘新闻价值的同时,还需熟练掌握多种技术的应用要点和技能,将其作为基础依据来开展新闻信息筛选、制作、编辑等工作。同时也需要结合新媒体传播特点和用户行为习惯的转变,创新新闻呈现形式,最大限度满足当下用户对新闻报道的需求。

三、传统集团的“中央厨房”采编概念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

媒体融合应遵循新闻传播和新闻媒体发展的规律,在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新闻制作内容、形式、特征进行全面融合的同时,构建具有多样化和全面化的现代传播体系。在这种形势下,着重打造具有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的大规模新型媒体集团[2]尤为关键。

从现有的新媒体集团发展状况的角度进行分析,大部分媒体集团都在由单独经营向跨媒介联合运作的方式转变,尤其是在新闻信息采集合作方面,这一趋势更加显著。不少广电集团纷纷推出“广电+报业”等融合新模式,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建立全媒体融合矩阵,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例如,目前各大媒体集团纷纷提出的“中央厨房”采编概念,其核心目的是改变新闻内容生产过程。在“中央厨房”模式运作的基础上,新闻采集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和物力成本有效降低;在多种生成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新闻线索的各方面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在多元化传播模式的作用下,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各类新闻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达到了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四、新旧媒体结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报道

新媒体是科学技术革新以及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产物。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是,新媒体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可参与的交互传播的特点,这也使新媒体传播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下获得了更高的使用率。正是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求新闻信息采集人员在日常开展采集工作期间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全面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优势,在深入挖掘新闻信息价值的同时,进行持续性的报道,从而构建两者结合的深度报道模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实际采集到的新闻信息价值得到更好的利用,也能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观看体验。

例如,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工作期间,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搜集大量新闻信息,同时对搜集到的浅层信息进行细致筛选,一旦选定了相应的新闻信息,就要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如及时开展深入调查和跟踪采访工作,以此挖掘信息背后存在的重要新闻。这种新闻采集模式有效提升了新闻信息的质量,在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模式的作用下,受众的求知欲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五、普通民众的参与式报道

5G网络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了UGC(用户原创内容)的广泛应用。UGC的应用打破了以往新闻媒体单向传播的模式,普通民众可以更多参与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新闻信息传播等,也对普通民众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严格要求。

普通民众不但可以利用手机、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手段发表自己的新闻观点,还可以运用移动智能终端记录现场,并将新闻事件发布在互联网上。在互联网技术逐步普及的趋势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记者”。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身处新闻现场的民众可以利用智能终端第一时间记录和发布现场情况,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新闻事件的时效性,同时有助于其他民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原因等等。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的采集主要由职业新闻记者和新闻通讯人员组成的新闻采集小组进行,并在报刊、广播及电视固定时段的节目中播出。而在融媒体时代,普通民众能够更多地參与到报道中,不仅增加了新闻信息来源,打破了传统媒体下新闻收集方式单一的束缚,更满足了用户对新闻信息发布时效性、事件发展持续跟进的需求。

六、互融互通全面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

(一)利用新媒体征集新闻线索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新闻采集方式被彻底打破,新闻从业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众也可以参与到新闻生产流程中,成为新闻生产者。因此,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新闻采集方式和传播手段,不仅要体现出便捷性,还要真正为普通民众所接受,进而为普通民众成为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制造者、发布者创造条件。新闻记者无法对每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的全过程进行追踪和报道,而普通群众则不同,这一群体具有人员众多、分布广泛的特点,只要具备移动终端设备的操作能力,就能够非常高效地收集、传播新闻信息。在融合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布新闻信息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其现场感和时效性都有待提升。要想对新闻事件的发展动态进行实时报道,就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新闻采集方式。

(二)利用新媒体手段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在媒体融合的作用下,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和平台都是以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为主,无形中使新闻信息采集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3]。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手段进行全面融合,通过新媒体平台更为生动、多样化的传播形式,能起到进一步强化新闻传播效果的作用。如借助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型传播媒介,形成新型的新闻传播形态,进而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作用。在新型传播手段的辅助下,能够不断丰富新闻报道内容,在增强新闻报道生动性和真实性的同时,能够有效感染受众;在打破时间和空间束缚的同时,能够在新闻资讯平台上全天候地播放新闻信息,对强化媒体融合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新媒体交互增强受众的参与感

在实际对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传播等过程进行细致分析过程中,不难发现社会受众和读者扮演着主体和中心的角色。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4],打破了以往新闻媒体向用户单向传播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UGC上传、评论、点赞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到新闻传播中。这样的交互体验有效拉近了用户与媒体之间的距离。媒体融合的趋势,也是用户需求与用户思维的融合。无论是表达的视角和语态,还是呈现的形式,都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

与传统电视新闻节目有固定播出时段不同的是,新媒体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束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持续更新的新闻服务载体。传统媒体依托微博、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介形式,进行新闻信息的采集和传播,从而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实现新闻报道全时段、多角度呈现,带来了更为广泛和深远的传播效果。

七、结语

媒体融合并非一个静态概念,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始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人员更要及时创新,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和形式的束缚,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新技术、新媒介的应用能力,充分适应媒体格局的新变化,在不断更新新闻采集理念的同时,深入探索新闻采集方式,为创作出更优质的新闻作品、创造更好的传播效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雅.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如何创新[J].传播力研究,2019(16):68.

[2] 陈明珠.试论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访与写作[J].锋绘,2019(07):264-265.

[3] 秦阳.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创新途径[J].中国新通信,2020,22(08):143.

[4] 陈高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04):25-27.

作者简介:丁梓津(1992—),女,山东乳山人,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编辑编导。

猜你喜欢

互联网技术新闻传播时效性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互联网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与探究
手机银行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研究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