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叙事比较研究

2021-09-10龙悦梁音漩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叙事

龙悦 梁音漩

摘要:本文以《乘风破浪的姐姐》和《创造101》为例,对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策略进行比较研究,节目均采用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叙述女性成长的梦想,体现了父权制下男性视角对女性身体的审美。

关键词:《乘风破浪的姐姐》;《创造101》;叙事;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4-0036-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短视频时代城市文化传播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C0269;衡阳师范學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消费文化视域下国内偶像养成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xcy1963

一、引言

2018年,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在中国电视综艺市场崭露头角,各具特色的女子偶像团体现身于中国观众的视野之中。目前,我国的女团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热播的《创造101》和《乘风破浪的姐姐》引起了社会上不同群体的关注和热议,截止到2020年12月,这两档节目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分别达到了165.1亿和463.1亿。

中国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在借鉴国外模式的同时不断进行本土化改造。《创造101》是模仿日韩女团养成类节目的典型代表,《乘风破浪的姐姐》是首档原创30+逆龄女性选秀节目。本文主要以《创造101》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从叙事学视角对其叙事主题、叙事框架、叙事话语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其异同之处,为中国女团养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叙事主题比较研究

母题是在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对于母题以及母题和类型之间的关系作过解释:“母题在一个故事中是能够维持传统中的最小的成分,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1]叙事母题是叙事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重要元素。纵观选秀类综艺节目,梦想是经典的叙事主题。

(一)共性:女性成长的梦想主题

“梦想”二字,通常表现为人们对未来理想状态的渴望,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例如《创造101》中,范薇面临队友淘汰的情况,哽咽着说“自己会带着队友们的梦想在101继续走下去”。在《创造101》的主题曲中“梦”这个字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梦的最佳位置”“我的梦境”等歌词都是在倾诉对梦想的追求,在《创造101》中成团出道就是选手们的梦想。梦想是支撑选手们不断拼搏的不竭动力。选手们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奋斗,通过坚持完成自我突破。《创造101》展现给观众的,正是选手们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

与《创造101》一样,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姐姐们凭借自己对演艺事业的热爱和为了梦想无限奋斗的决心,同样阐释了女性成长的梦想主题。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需求为自我实现,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与能力相匹配的目标的需求。对于《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选手来说,她们的演艺事业已经小有成就,然而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促使她们来到这档节目,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例如蓝盈莹在节目中分享说,“30岁的我,未来的方向还是有很多种可能性,我想我折腾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张萌在采访中也说到,自己一直有一个女团梦,自己是带着未完成的梦想出发。张含韵则表示想撕掉身上少女的标签,让大众看到30+女性的魅力。

(二)差异:“灰姑娘”的成长与“女王”的进阶

《创造101》的叙事像“灰姑娘”故事的现代演绎。参赛的选手主要是20岁出头的青春少女,“灰姑娘”的设定体现大众对于平凡人物“逆袭”的渴望和期待,同时,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例如在节目中出道的杨超越,出生在江苏省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念完初中后就进入社会,机缘巧合下参加了《创造101》,从而成为偶像出道。“向阳而生,逆风翻盘”是节目的口号,也是对“灰姑娘”成长的最好阐释。

类似于韩国《THE UNIT》、日本《Love Live》的参赛选手,《创造101》的选手都是素人,契合了观众对于“逆袭”的渴望心理。不同于传统的明星,素人出道的偶像往往具有亲民性,他们的出道离不开粉丝的支持。偶像的打造体现了粉丝的主动性。为了帮助选手出道,粉丝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为支持的选手投票。粉丝们帮助选手“实现”梦想,也是对自我梦想遗憾的转移,将自己的梦想的实现转嫁到了选手的身上。粉丝帮助选手从“灰姑娘”逆袭成为明星的过程,体现了偶像文化中养成的含义。

与之不同的是,《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款国内首创原版综艺,选手拥有与“灰姑娘”完全不一样的舞台形象——“女王”。该节目的看点是一群30+女艺人的舞台表现。正如节目主题曲中提到“少女感高仿,雕刻标准形象,保持独有的锋芒,尤其遍地已偶像”,可以看出,在一众主打“少女”“青春”的节目中,《乘风破浪的姐姐》凭借女性保持独有的锋芒脱颖而出,而节目的目标是打造不一样的女团。

在节目中“姐姐”这一形象与“灰姑娘”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勇敢突破年龄的桎梏、大胆做自己的女性形象。《乘风破浪的姐姐》保持了对社会的敏锐洞察,直击大龄女性面临的中年危机与职场困境。正是这种深刻的社会洞察,引起了大龄女性观众的共鸣。正如在节目宣传语中写的,三十而立,三十而骊,也能三十而励,满足社会对于积极女性形象的期待。

三、叙事框架比较研究

框架的核心在于抓取与重构外部世界的事实。叙事框架是构成整个叙事的重要部分,即人与事件的发展态势与逻辑。在女团养成类节目这个完整的叙事体系中,叙事框架能将练习生出道成为偶像这个故事说得更加合理、更加流畅。

(一)共性:嵌套式的叙事框架

女团养成类节目讲述选手们通过训练、考核,最终完成任务,成功出道的励志故事,如何将这个故事说完整、说动人显得尤为重要。在选秀节目中,叙事框架主要反映整个叙事的发展态势,即节目的游戏规则。《乘风破浪的姐姐》与《创造101》均运用了嵌套结构的叙事技巧。这种嵌套式叙事框架,大文本套小文本,由若干个不同层级的故事子集不断填充上一级别的故事[2]。这使得节目叙事更流畅,更具有观赏性,能使观众更有代入感与体验感。

对于女团养成类节目而言,可将其竞争规则与目的看作叙事逻辑。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与《创造101》为例,其叙事框架大致可以分为三层故事。

第一层故事,即节目的终极目标——选拔优秀学员,打造优质女团。为达到这一终极目标,需要为选手们布置任务,设置挑战。因此出现了第二层故事,即节目中需要完成的公演任务。为烘托公演舞台的珍贵与选手们的付出,节目又设置第三层故事,即每一场竞技中更细节化的故事。

第三层故事作为第二层故事的子集,丰富选手个性与节目内容,而第二层故事又作为第一层故事的子集,强化终极目标的信念感。这种嵌套式的叙事框架,能使一个主题在多个故事中不断回响、得到强化,即每个故事都体现选手为成团而努力的信念感与目标感。同时,在节目形式上体现出叙事情节的层层递进,使观众既能看到选手们的日常训练,又能享受公演舞台带来的视听盛宴。

(二)差异:冲突叙事与温情叙事

对于一档选秀节目而言,“竞赛”这一任务贯穿节目始终。节目的竞赛规则奠定了节目叙事的主要基调,它将引导节目的发展方向,也将引导选手及观众的行为。《乘风破浪的姐姐》与《创造101》虽然均采用嵌套式叙事结构,但是两档节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分组机制上,《创造101》采取等级化分组,根据导师的评判,将选手分为ABCDF班,A班相当于“尖子班”,F班则是“差生班”,等级越高代表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创造101》根据等级匹配相应的练习服,A班选手的练习服是青春靓丽的粉红色,而F班练习服颜色是暗淡的灰色。因此,颜色的差异象征着评级差异,这相当于给每个选手贴上象征身份等级的标签。A班的人数最少,却使用最宽敞舒适的训练教室,层级越向下,人数越多而教室越小。节目从各个方面都在提醒选手“优胜劣汰”的现实。因此,选手们会拼尽全力向上爬,珍惜每一次表演的机会,也会努力争取C位。这种等级分明的分组机制,从侧面强化竞争概念,奠定了节目具有冲突性的主基调。

比起《创造101》的等级制,《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分组机制则友好许多。《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分组没有ABCDF的等级概念,而是相对中性的“一组”“二组”“三组”,以此类推。在住宿条件、练习服、练习室环境等方面无明显的等级区分。此外,选手们对于镜头、C位(核心位置)也没有过多的执念。例如宁静在节目中常常向其他选手投以赞赏的目光。伊能静主动担任队长职责,教队友唱歌直至嗓子沙哑。由此可见,相较于《创造101》,《乘风破浪的姐姐》弱化了“弱肉强食”的竞争氛围,更多表现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乘风破浪的姐姐》没有刻意制造选手之间的矛盾点,而是另辟蹊径,着重表现选手之间的互相欣赏与支持,选择用温情打动观众。

四、叙事话语比较研究

敘事理论的两个核心命题,“一是故事,也就是说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二是话语,也就是说,这个故事的讲述方式是怎样的”[3]。“说什么”“怎么说”“以什么身份说”,即话语内容、形式和倾向,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关系的系统再现则成为了意识形态[4]。传播的过程是一种意义的传播,传播机构所发出的话语是意义的载体,真正起作用的是意义。

(一)共性:被凝视的女性身体

几千年以来,妇女一直是社会和家庭的从属者。西方认为夏娃是亚当的肋骨变化而来,即男性创造了女性,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中国古代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说法,体现了在以父权为主导的社会现实下,女性长期的从属和被压迫地位。时至今日,女性身体的审美始终受到父权文化的制约。

在《创造101》与《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参赛选手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话题——减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期中,选手在刚刚见面时,便围绕身材展开讨论。“你好瘦啊”“你看起来比之前又瘦了许多”,并互相分享减肥和保持身材的方法。这在《创造101》中则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比赛过程中,《创造101》节目组直接曝光练习生们的体重,此举引起了网友热议。在体重对比表格中,高秋梓从之前的55.4kg瘦到了50kg,而杨超越从43.4kg增长到50kg,被新闻标题直指不自律、缺少偶像自觉。每个选手的体重都被曝光在大众面前,并且体重的增长和减少已成为练习生是否自律、努力的判断标准之一。

正如鲍德里亚所说:“对线条的狂热、对苗条的痴迷如此地深刻,完全是因为这正是一种暴力形式。”[5]这种由他虐走向自虐、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自我折磨,可被称为新型暴力。这类女团养成类节目,通过精心策划制造出完美的身体意象,加上跨圈层的现象级传播,无形之中抬高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身体的期望值,使女性陷入“不合格的身体”的焦虑中。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女性转身投入对自己身体的打造,这恰好迎合了以男性为主的消费群体对于女性身体消费的需求[6]。追求更美的外表,本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但是就目前而言,所谓的“更美”是从男性视角的评判标准出发,并非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是实现女性的“被看性”,达到取悦他人的目的。“取悦他人”已经内化为女性不自觉的精神特质。

(二)差异:白瘦幼审美与多元审美

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中总结,女性气质可被归纳为“肉体的、柔弱的、需要帮助的、缺乏思考的、易被感情控制的、宁静的、善良的”,男性气质可归纳为“勇敢的、理智的、有原则的、强壮的、富于攻击性的、独立的、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的”[7]。这种习惯认知使女性按照此标准要求自我,做出合乎“女性化”的行为。传统观念中女性美、女性气质与女性的年龄和外貌有巨大的关系。如《诗经》中“肤如凝脂”“齿如瓠犀”“美目盼兮”,这便是中国对女性美的传统认知。因此在《创造101》中参赛选手的外在条件大多符合社会传统的少女审美——白瘦幼。《创造101》极力展现传统审美下的“女性行为”,如粉红色的宿舍房间,A班粉红色的训练服,初舞台评级时统一的粉红色学生制服、短裙,初次舞台测评时镜头聚焦的表情也几乎都是女孩甜美可人的微笑,参赛选手散发着青春洋溢的时尚气息,吸引粉丝为其消费。

《乘风破浪的姐姐》开创了30岁以上女性综艺节目的先河,在打破传统观念和审美标准方面付出了努力,使得这一在媒体中常年“隐形”的女性群体不再“不可见”。这档选秀节目精准捕捉时代情绪,借女性关怀输出新时代女性活出自我的价值观。它的出现有利于增强女性的自主意识,弱化因为年龄而产生的女性刻板印象。受传统文化影响,大众传媒始终聚焦于青春靓丽的少女,而女性身体上意味着岁月痕迹的存在如皱纹、色斑等都是不允许存在的,往往会被刻意抹去。而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参赛选手各具特点:万茜文艺多才,个性独立;宁静御姐风十足,思想成熟;王丽坤素颜女神,气质优雅。她们用自身向观众表明节目主题曲的含义:30岁又怎样,做自己,你就是无价之宝。选手渴望通过这档比赛来打破年龄桎梏,打破单一的少女审美,实现多元审美,展示与年龄无关的女性气质,展现独立自主、千帆历尽的成熟女性魅力。

五、结语

这两档节目均采用嵌套式的叙事结构叙述女性成长的梦想,体现了父权制下男性视角对女性身体的审美。《创造101》是典型的国内选秀节目对于日韩选秀节目的模仿,是“流水线工厂造星”的体现。受亚洲传统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影响,女团养成类节目更多是以整齐划一、漂亮美丽为标准。《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展現多元女性身体形象、构建女性共同体和展现与年龄无关的女性之美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社会权力机制对女性身体的禁锢,但是并未完全打破传统女团的审美桎梏——青春靓丽、整齐划一。节目宣传中“打破年龄的桎梏”,并不是鼓励女性勇敢面对和接受年龄,而是模糊年龄感。

增强女性意识和提高女性地位,打破传统审美标准的壁垒,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共同努力。希望有更多类似《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出现,关注中年女性的职场困境,让大龄女性群体不再“隐形”,进一步打破传统单一的女性审美,使女性美的多样性得到应有的展现。

参考文献:

[1] [美]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郑海,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36.

[2] 徐若菲.粉丝文化背景下偶像养成选秀节目的叙事策略研究[D].深圳大学,2019:22.

[3] [美]罗伯特·C·艾伦.重组话语频道[M].麦永雄,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86-87.

[4] 李琦.叙事话语与意识形态——对女性媒介传播策略的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06):102.

[5]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42.

[6] 刘筱然.消费主义视域下对《创造101》女性身体消费的批判[J].视听,2020(05):83-84.

[7] 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27.

作者简介:龙悦(1995—),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梁音漩(1999—),女,湖南郴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告文化。

猜你喜欢

叙事
浅谈《红楼梦》叙事风格的特色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美学分析
主旋律影片《开罗宣言》叙事分析
满族说部中的英雄叙事模式
《叫我第一名》的叙事风格探析
《建党伟业》的爱国情怀叙事与当代启示
平凡人悲凉的温情与温柔的绝望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