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初中历史劳动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2021-09-10季宗静

南北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初中历史重要性

季宗静

【摘    要】劳动和教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活动,这两种活动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完成的一大教学任务,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初中历史学科为例,浅议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  劳动教育  重要性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2.096

初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以及学习生涯中最关键的一个时期,既是学生学习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身体发育最旺盛的一个时期,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品质以及健全的人格。

劳动是人们取得进步以及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经历辛勤的劳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掀起进步的狂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相关部门开始提倡教师应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走进课堂,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

一、教师应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无论教学何种学科,教师都应该重视劳动教育的渗透,初中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在教学初中历史的过程中,历史学科的独特特点为劳动教育的渗透提供了一定的条件。部分教师已经有计划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但纵观其教学过程,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高效地接受劳动教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革新教学模式。在当今时代,学生并不能明晓劳动这一概念,有些学生甚至从不参与任何劳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班级的劳动教育并没有做到位,并且也没有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很多学生都没有形成劳动的意识,并且也没有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有些学生甚至不珍惜劳动成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先重视劳动教育,只有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竭尽全力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意识决定行动”,这句话不无道理,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则不会煞费苦心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态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说,只有教师重视劳动教育,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师以随意的态度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则很多学生都会对劳动教育内容置之不理。由于初中生年龄尚小,很多学生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认知结构,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具有选择性学习的倾向,这并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示范的作用,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重视劳动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思想上,还应该落实在教学中,因此在教学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劳动教育,并且给学生讲解劳动的重要性,由于初中生已接触过多年的教育,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感化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改变对劳动的看法。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内容给学生讲解劳动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体会到缺乏劳动的后果,这样学生才能重视劳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育人这一环节,只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人,他们才能在学习领域有所成就。基于此,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生活给学生一一列举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劳动的伟大之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劳动的意识,便于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工作。

二、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历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历史是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中国历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所以现今阶段的学生对历史较为陌生,很多学生都无法站在新时代的角度理解过往的历史,很多学生都不能明晓历史发展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接受劳动教育。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劳动的支撑,并且劳动方式的不同也会导致某一时期的历史有所不同,只有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接受劳动教育的最佳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历史内容时不宜给学生呈现零星的历史内容,而应该为学生呈现系统的历史内容,即教师应基于时间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置入历史环境中体会中国历史在每一个阶段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的阶段,中国历史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历史背景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正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关键因素。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很多学生都会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形成劳动的意识,并逐渐养成乐于劳动的好习惯。

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劳动情况对其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反馈,也能在评价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客观的建议,使得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避免学生陷入盲目学习的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劳动情况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还能避免教师采用单一的模式进行评价。然而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且部分教师会完全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想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且热爱劳动的人,教师应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参照其劳动情况。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劳动,只有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他们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才能促进学生锤炼美好的品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其他内容。

总而言之,虽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确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但只有教师采用妥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才能体现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当然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重视劳动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劳动。

参考文献

[1]曾治国.浅谈初中历史课的劳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3(11):178.

[2]滕明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劳动教育理念[C].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2017.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初中历史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