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德育的有效管理探讨

2021-09-10王英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方法

摘 要:合理管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管理方法主要涵盖制订规划、组织开展、质量监控、归纳总结四个步骤。其中,每个步骤的组成都具有多元性、多层次性。要想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学校就需对小学德育管理投入更多的精力,通过不断完善德育教育,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进步,促进德育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具体化开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难题;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0-0058-02

引  言

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接受正确的道德教育,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成为综合型发展人才。这不仅是我国当今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可是,从目前我国小学管理现状及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很多小学在德育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目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实际运行状况来看,很多小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学科教育而不关注德育管理。尽管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可是,一些学校没有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及学校的重要意义,使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不突出[1]。

其次,很多学校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使工作开展没有针对性,不能准确把握方向。

最后,学校缺乏经费也是影响目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进行的一个关键因素。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其他文化课程一样,均需专门的工作人员或教师[2]。可是,受有限经费的制约,学校只能将经费投入数学、语文等与升学相关的课程中,这使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获得较大的支持,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误区

除以上提到的德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外,笔者发现很多学校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误区。现今,许多教师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衡量小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其能否按规定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成绩是否优异等。这些衡量指标忽略了学生个体包括性格的差异,评价非常局限,不具备客观性。与此同时,很多德育活动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开展的。很多学生由于害怕教师,都会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可是,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就无法按照德育活动要求对自己进行约束。所以,笔者的观点是,目前小学德育活动开展一定要杜绝形式化,关注学生自我反思及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进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使其在未来工作、生活中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同时,教师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避免单纯的口述,因为小学生很难接受这样枯燥乏味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学生在该过程中塑造正确的道德观[3]。

三、完善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

(一)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以及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并且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知识储备、年龄特征、接受水平等进行全方位衡量,按照循序渐进及由浅入深的原则,制订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步骤[4]。

首先,构建小学德育管理网络体系。校长、班主任、德育主任、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是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领导小组成员。他们的基本责任在于合理协调校内外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有效监督、指挥德育工作的开展,发挥好宏观调控及检查的作用。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对学校德育水平进行分析及评定,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新阶段,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教育工作的需求。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德育工作开展也慢慢走向多方法及多渠道的道路。所以,学校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还要设置合理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相关教学中融入德育活动,并将其拓展到校外活动、社会实践中,进而促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并能够在做事、做人等各个方面巩固及完善德育知识[5]。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所有事情都要从小事做起,塑造学生的道德观也是如此[6]。由于小學生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及深度思考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例如,节约粮食,懂礼貌,见到朋友、长辈主动问好,这些小习惯的塑造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不能仅靠口头约束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支持和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约束。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权威的,教师的认同和肯定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可以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认知、性格、学习水平及习惯的不同。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多鼓励性格内向的学生,提高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而对于一些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更应关注他们自我约束能力的形成,使其合理约束自身行为,做到不在公共场合打闹、追逐,同时不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关注别人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合作

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绝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三方力量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7]。首先,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但是原生家庭是学生最先接触德育课堂的地方。所以,家长一定要关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推动作用。否则,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任何德育工作都是无用的。另外,学校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學校的德育管理是把社会主流思想及观念引入课堂中,进而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投入社会中。所以,社会主流思想需要涵盖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这样,道德典范才能起到带头作用,才能促进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促进学生以此为衡量标准更好地约束及正视自我,进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8]。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结合目前小学管理工作的现状,学校一定要合理解决及走出德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及误区,从加强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面的有效沟通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出发,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促使学生能够以极大的兴趣及热情投入其中。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艳红.基于德育要求创新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路[J].天津教育,2019(28):81-82.

赖淦元.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 2020(16):228-229.

廖换梅.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德育管理策略漫谈[J].内蒙古教育,2020(06):15-16.

白亿芳.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263.

莫山云.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7):239.

郭强.浅谈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31-32.

金佰群.解析小学德育活动的参与因素及相互关系[J].小学生(中旬刊),2021(04):19.

达盛文.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1(25):111-112.

作者简介:王英(1973.7-),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副校长。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管理方法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策略研究
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煤矿机械制造中合理设计及管理方法研究
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