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探讨
2021-09-10严生辉
严生辉
摘 要:中职作为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应与学生的专业学科进行更好地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数学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并从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探讨了融合路径。
关键词:中职数学;专业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155-02
在很多中职学校,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分离,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常常会觉得数学知识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提升作用,从而缺少学习动机,忽略数学知识的学习。但是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实用的知识,而且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想象能力等多种思维的发展。因此,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学习的动机。
一、中职数学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数学学科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行業和领域都离不开数学知识。例如,日常生活,日常购物、储蓄理财、房贷车贷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有多少人搞不清“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的区别,又有多少搞不清商品打折是怎么算钱的,这些都是生活中会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可以提升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
另外,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在专业上的发展[1],如今科技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在很多行业领域都需要精密的数学知识。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工程等,中职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在行业领域里不断的进步,如果打好了数学基础,就会具备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即便是适应职业的岗位需求,也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比如商业专业的学生,要结合商业行为来设计标价、成本、售价之间的关系,要计算折扣率和盈亏率,就要用到概论与统计、估算、最优化问题、线性规划、四则运算等方面知识。再有,数学知识对于人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聪慧、精密、深刻的逻辑思维。数学知识中包含着很多的命题、定义、概念、分类、定理、公理、推论等概念知识,还包含着分析、归纳、综合、类比、演绎等证明推理方法,可以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数学能力的培养,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具有过硬的技术能力,还具备更加综合的能力,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中职数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中职的数学教材,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难度较大、问题抽象、叙述过繁等。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侧重点不同,在教材上应该选择一些,更加适合中职生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的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生的专业,遵循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原则,选取一些和学生专业有关,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数学知识,凸显出中职数学的特点。
在教材难度上要适合中职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内容过于高深,又与本专业没有关系的数学知识,可以适当的删减。中职生的数学基础普遍不扎实,学习能力也不强,因此要尽量选择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知识。教师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学生定制数学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筛选和调整,删除应用性、针对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并根据需求增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与专业相适应的数学知识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
在内容形式上,也要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专业进行结合,通过与专业有关的数学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
不同专业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不同,教师除了要掌握数学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专业的特点。如数控、模具专业,对空间和平面知识有着较高的需求,教师在教授这些专业的数学知识时,要重点教学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会计专业对学生的统计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要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技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概率、统计、函数、集合的相关知识;计算机专业对算法、编程方面有较高的需求,教师要注重命题、数列等知识。
为了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学校可以组织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校本专业教材。依据学校的专业情况,由数学教师编写基础模块,由专业教师辅助数学教师编写专业模块,以此来开发更加实用的校本教材,让数学学科与专业课程更好地融合。在知识难度层次的设计上,也可以划分出基础知识模块、选修知识模块、拓展知识模块。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选修部分是与专业结合较强的内容,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学生的专业进行选修,拓展模块针对有提升需求的学生,方便学生进行深造学习。这样的教材设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
(二)创新教学方式
第一,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创设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进行学习,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教学,降低数学理论抽象知识的学习难度,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情境的氛围,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创设生动的情境,也可以通过教具、周边资源、实训室等创设真实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内学习知识,分析案例。
第二,任务驱动法,就是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思考和运用。并且,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把任务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加强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如,在会计专业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企业会计的具体工作布置相关的任务。企业常常会组织旅游活动、团建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企业的旅游成本进行预估和核算,通过具体的任务来提高学生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
第三,小组合作教学法,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内的成员互补,小组间的水平相当,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来完成主题的探讨和任务的完成。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分工协作能力。
第四,分层教学法,就是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让学生进行不同学习进度、不同学习难度的学习。因为生源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有的学生对于统一的教学消化不了知识[3],有的学生对于统一的教学无法满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4],给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基础上,可以有所提升和进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划分学习层次时,要动态地调整学生的层次,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提升或者降低学习层次,以保证学生现在的层次,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提高教师素质
由于学校的侧重点都是在学生的专业上,在数学方面投入的较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个数学教师可能要负责多个班级,教师的精力有限,很难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个人。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要差,缺少教师的督促,及自身没有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此一来,教师也没有工作的成就感,教学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
因此,学校要重视数学学科,提高对数学学科的要求,在聘用数学教师时,选用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掌握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地结合。学校要对现有的数学教师,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并利用教研交流会、教学成果分享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还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组织相关的专家和专业教师为数学教师提供培训服务,让教师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就教师自身来说,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不断钻研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途径、融合案例,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自我总结,自我提高,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更加自如地融合起来。数学教师可与专业教师多进行积极沟通,共同研究一些适合学生专业的教学活动、教学案例等。此外,在专业课的活动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数学知识的实践,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比如,在实训室对场地、物件量量、画画、算算等,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专业中的问题等。
参考文献:
[1]费小琴.运用于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现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8):140-142.
[2]李隆城.中职数学教学展示专业特色的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8):38-39.
[3]張丽丽.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6):119-120.
[4]焦多勇.分层教学视角下英语教学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20(8):92-93.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