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校奖学金制度激励作用有效性的思考
2021-09-10唐丹司伟陶丽丽
唐丹 司伟 陶丽丽
摘 要:奖学金制度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而激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奖学金激励作用有效性的方法和思路[1],以更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奖学金制度;激励作用;有效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109-02
加强对奖学金制度激励作用有效性的研究[1],可使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较大作用,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为了对高校奖学金实施情况与激励有效性现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笔者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奖学金制度的评定流程、满意度、激励有效性等维度进行了调查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目前各高校奖学金评选具有标准性与层次性两个特征。一是标准性。各个高校奖学金的评选都有自己的办法,评选办法中涉及的标准、资格条件和比例等内容都有明确规定,使得奖学金的评选有据可依,在制度上保证了奖学金评选的公正性。二是层次性。奖学金的层次性表现在涵盖范围与类别。在涵盖范围方面,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奖学金制度建立起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的体系;在类别方面,各高校建立起包括国家类、学校类和企业类等各种奖学金。
(二)原因分析
第一,吸引力不够。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调查显示,只有25%的学生认为奖学金对自己有吸引力,6.8%认为根本没有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反应在评比方式、额度、频率。对于评比方式,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奖学金最关键的环节是测评,72.0%的学生选择一般合理,另有11.0%选择不合理。部分学生认为综合素质考评中各项所占比例不太准确,应该加大学习成绩的比重;个别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单项奖学金,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评定额度上,只有40.5%学生认为奖学金额度比较正常;在评定频率上,60.0%的学生认为应该按学期评定。另外,奖学金发放时间、发放方式也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奖学金的发放时间、方式是激励的重要环节,只有30.5%的学生表示奖学金会在一个月内发放,不及时现象较为普遍。还有的高校未对奖学金及时公示,致使许多学生不知情,这也造成奖学金制度未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2]。在额度上,有一半学生认为奖学金的额度偏低。国家奖学金额度虽高,但名额较少,无法激起大多数学生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奖学金对学生的吸引力[1]。
第二,公平性不足。通过调查发现,34.0%学生认为奖学金评定程序中最重要的是测评。在奖学金实际操作过程中,18.0%的学生认为不公平,69.0%学生认为不公平会对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学校对奖学金评比的不公平性,表现在评比程序上。部分学生认为奖学金的评比缺少透明度,对评选过程中的标准、测评等情况公开不及时,缺少知情权、参与权,辅导员及班主任在评选过程中权利较大,存在以权谋私的情况。另外,国家奖助学金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无法核实有些学生家庭是否贫困。以上这些因素均影响学生评选奖学金的热情,使奖学金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二、方法和思路
奖学金制度是高校激励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提高对奖学金制度的认识[1]、完善对奖学金制度的设计、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功能,可以有效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提高对奖学金制度的认识
提高对奖学金制度的认识是实现激励作用的基础。一是提高教育者对奖学金制度的认识。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奖学金体系有了很大变化,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教育者应该对学校类奖学金、国家类奖助学金、企业类奖学金的评定条件、标准等非常清楚,能够做到分类指导。另外,在评定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也应该认识到奖学金评定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贯穿于全过程。在前期注重宣传、在中期注重公平公正、在后期注重典型事迹的宣传等,要通过奖学金的评定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另外,还应注重评比后引发的新问题。比如,少数学生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或伪造成绩等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获得资助理所应当等问题。二是提高学生对奖学金制度的认识。随着奖学金种类增多、资金来源多元化,学生对奖学金的认识不够全面[1]。在评定奖学金的过程中,要做好前期宣传工作,可以通过招生宣传册、入学教育、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奖学金制度评选的标准和流程,了解奖学金设置的目的和意义,能够以一种积极态度参与奖学金的评选。在评定后要对获奖学生进行宣传,也要采用隆重的表彰仪式,突出奖学金获得者的荣誉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完善对奖学金制度的设计
第一,分层激励。高校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年级具有阶段性的特征[1]。奖学金应该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目标侧重点不同,区别对待。要利用奖学金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激励,调整奖学金在不同年级评比中的标准。在一二年级,主要以各科成绩为主,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兼顾能力、文体等。對于三年级,可在评比中加大科研、学术的比重。对于即将毕业的四年级,主要考察为就业所锻炼的各项能力,同时考量在实习中的表现。
第二,规范化。奖学金评审工作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学校应成立奖学金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综合素质测评领导小组,各班级也应成立奖学金评审工作小组。班导师及辅导员要加强对班级奖学金评审小组的指导与监控,明确奖学金的量化标准,评定结果应及时公示,便于广泛监督,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渠道,反映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学生的隐私权,杜绝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第三,引导性。正确归因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辅导员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获得奖学金及未获奖学金的学生进行初步归因,尤其成绩变化较大的学生。一旦发现学生做出错误的归因,要及时进行修正,避免由于错误归因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奖学金激励的有效性[1]。
(三)增加奖学金制度的层次
奖学金制度必须从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更好地提升激励效果。
第一,范围。奖学金在规划时,由于名额有限,要尽可能覆盖学校的每个专业,对优势学科专业给予更多奖励分配时,也必须照顾相对冷门的学科专业,避免奖学金集中在一个专业,确保每个专业有奖可评,有奖可争,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第二,分配。高校应合力设置奖学金名额和金额,本着“奖励优等、鼓励中等、刺激差等”的原则,科学设置奖学金比例,避免激励乏力产生负面效应。
第三,种类。除了优秀学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之外,还可以设不同类型的奖学金,如科研、文体、社会实践等方面,更大程度挖掘不同学生具有的闪光点,将其优势发挥到最大。这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还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
第四,区别。要注意奖学金与助学金在奖励对象和标准上的不同。奖学金重视奖励,这样学生在专业领域才能更进一步;而助学金侧重家庭经济情况,为努力支付学费的学生提供财务支持。
(四)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功能
第一,激励作用。对于奖学金获奖者而言,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方面的奖励,更重要的是一种荣誉,是对前一阶段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和承认?,所以要进行强化。比如,可以召开分享会、座谈会,让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方法,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学报、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广泛宣传,使学生获得极大的荣誉感、满足感。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更大潜力。
第二,导向作用。奖学金评定后在使用过程中,也是激励环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環节,直接关系着后续激励效果,要发挥好导向作用。建立跟踪反馈机制,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奖学金,从消费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其将奖学金用于完成学业,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习惯,克服盲目攀比和不切涉及的消费观念。也要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用于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奖学金设立的目的就是通过树立学生的榜样,对榜样进行激励,使奖学金获得者做得更好。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鼓励,鼓励他们向榜样学习,增加他们的学习动机,通过对比明确他们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玉.提高高校奖学金制度激励有效性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刘克健.大学生奖学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16-117.
① 《奖学金评定工作中的激励理论效应浅探》,据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www.chinesejy。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