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1-09-10庄坚泉
庄坚泉
摘 要:高校中实行推优入党措施为党组织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高校是国家实施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校内部优秀人才云集,将其中更为优秀的人才作为党组织储备人才进行培养是高校共青团任务之一。但是在实施推优入党措施过程中,存在部分阻碍因素使得推优入党工作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需要对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本从针对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指导工作、明确推优入党选拔标准、完善推优入党监测制度等策略。
关键词:推优入党;高校共青团;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D297;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4-0029-0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汕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汕头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ST20SK31);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研究”(2019JKDJ070)
高校是培养人才、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为党组织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之一,推优入党是高校为党组织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即将高校中学习能力优异、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才推荐给党组织,由党组织对其进行一系列考核活动,且在合格后让这些人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但在高校实施这项人才推荐措施存在部分阻碍因素,使得推优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以下将对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予以解决措施。
一、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概述
为促进“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发展,高校共青团需要将各类能力优异、德才兼备的共青团员推荐给党组织,使其成为党组织的储备人才,并配合接受党组织给予的一系列考验。高校共青团在进行推优入党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文件的要求进行,以公平、公开以及公正作为工作的原则,依据相关要求进行工作流程。严格根据党组织给予的相关文件,对其入选要求、入选数量等进行整理分析,并根据其制定相关的推优方案[2]。高校在进行推优入党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符合党组织人才需求的学生需要给予重点培养,使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进入党组织而奋斗,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使其逐渐具备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的能力。
二、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培训指导工作不足
基层团支部需要对优秀团员人才进行直接培养,不断提升团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道德素养等。同时,其也承担着为党组织培养人才的责任,因此当基层团支部培养工作进行不到位,对团内优秀人才缺乏培养,便使得团内人才难以达到党组织人才标准,最终使推优入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党组织储备人才除需要具有优秀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提升自身水平。目前高校在进行推优入党工作时,工作人员对于此项措施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深入理解党组织培养人才的目的与意义,使得推优工作形式大于内容,最终导致推优工作并未达到预期目的。
(二)高校实行的推优入党标准不明确
推优入党工作是为保证党组织发展具有充足的人类资源,被推优人才需要达到党组织所提要求,在推优之前对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保证推优工作质量达到党组织标准[3]。但是,推优入党工作考核标准与评估方法并不明确,致使最终选出的优秀人才仅在单一方面具有突出表现。例如:被推荐人才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其抗拒参加高校组织活动,且实践能力较差等;也可能因实施单纯班级投票方式选拔,导致选出的人才仅仅具有群众基础,但其学习能力等无法达到党组织标准。为保证推优工作有效进行,其工作计划需明确指出推优标准,选择符合党组织需求的优秀团员人才。
(三)对推优入党工作认识不足
推优入党为高校共青团工作任务之一,但工作人员对其可能存在部分错误认识。部分工作人员仅仅知晓其为共青团任务,但并不知晓实行该措施的原因及意义,盲目按照党组织要求进行工作,使得推优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当优秀團员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角色后,高校共青团需要对其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完成党组织对其制定的一系列考核工作,达到党组织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四)推优入党监测制度不够完善
在推优入党工作过程中,党组织难以实际参与基层团支部的推优工作,导致各支部推选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难以实现对优秀人才的统一标准。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党组织内部发光发热,但存在部分素质较低的学生,入党动机掺有不良因素,并不符合党组织选拔人才的条件[4]。
三、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一)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指导工作
培养优秀党组织储备人才为高校共青团组织重要任务之一,其培养质量以及推优工作的进行都将对党组织的储备人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为提升推优工作的有效性,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共青团组织队伍的建设工作,使其深入了解在推优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并予以针对性解决,使得推优工作选出的优秀人才符合党组织需求,不断促进“党建带团建”目的的实现。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进行推优工作之前必须严格制定符合党组织要求的推优方案,不断强化团干部的工作能力与素质,使其具有高度责任意识,认真完成基层推优工作。定期对基层团干部开展培训活动,通过经验分享、讲座以及教学培训等方式,增强基层团干部责任意识,使其深入了解推优工作的意义与目的,使得推优工作质量水平得以提升。除去基层团支部外,部分学生对推优入党仍然具有错误认识,因此无法积极面对党组织的考核工作,难以配合团支部进行培训工作,使得自身最终无法达到党组织需求标准。在民主推选期间,部分学生仅凭借自己喜好来选举,使得推选结果不符合党组织需求。另外,相关人员对推优入党的错误认识导致团支部无法按照党组织需求严格执行工作流程,致使部分符合党组织培养需求的优秀团员无法成为党组织的储备力量,使得推优结果不符合党组织标准,阻碍推优工作意义的实现。
(二)明确推优入党选拔标准
在推优工作之前,高校共青团需要对团内人才进行政治、學习、工作、群众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考核,使其全面符合党组织人才培养条件。但在目前的高校共青团入党推优工作中,部分基层团支部在进行推优筛选工作时,难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与判断,并且其并未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与评估方法,使得团支部难以按照预期计划进行推优入党工作。同时,基层团支部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出详细的推优方案,由校团委制定详细的入党积极分子考核标准,明确各项考核内容,全面保证考核结果。避免由各支部选拔标准的不统一导致推优人才质量参差不齐,提升推优工作的质量,全面保证党组织储备人才的质量与素质。
(三)提升高校推优入党认识,营造良好推优氛围
近年来高校学生入党积极性不断提升,但是其入党动机并非都是为了党组织的发展,部分学生只是由于个人因素等产生入党意愿,破坏了推优氛围。为营造良好的推优氛围,选拔出符合党组织需求的优秀人才,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共青团员兴趣点等内容进行调查,并结合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党组织文化知识的宣传工作,将推优入党的流程及条件等通过新媒体公众平台进行宣传,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推优工作的内容及意义,端正自身思想,营造良好推优氛围。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宣扬党组织文化,创新推优工作形式,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推优工作的宣传,并通过第二课堂等形式提升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对党组织的认识,促进党组织发展。
(四)完善推优入党监测制度
为全面保证推优人才素质合格,高校共青团需要完善对推优人才的监控措施,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等对优秀人才的言行、思想以及道德等进行检测,保证推优选出的人才都符合党组织的需求。并且要保证推优工作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原则,使其选出的人才能够为高校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全面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党组织内部发光发热,但仍存在部分素质较为低下的学生,入党动机掺有不良因素,并不符合党组织选拔人才的条件。因此,在推优工作期间,需要加强对优秀团员的监测工作,保证其各方面均符合党组织人才需求,提升党组织储备人才的质量。
(五)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引导工作
推优入党工作需要保证党组织储备人才的质量与品质,因此高校在进行此项工作期间,需要不断加强对校内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能够选拔出党组织所需的素质型人才。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主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输出人才的教育场所之一,其文化建设工作将直接影响校内学生的素质。推优工作不仅需要选出具有优秀学习能力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其需要具备良好意志品质,能够为高校学生树立榜样,带动校内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婷婷.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26-29.
[2]李晓婉.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2):13-15.
[3]朱宁.新时期下浙江省高校共青团“入党推优”工作调查[J].山西青年,2019(20):64.
[4]吴子越.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的调查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2):11-14+37.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