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体育教学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方法
2021-09-10宋杰
宋杰
体育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能够保证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积极参与,也能让体育素养培养得到实效落实。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法上要利用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形式喜好的特点,以趣味教学形式、训练结构分层、运动评价和生活化设计,使教学的开展满足学生的喜好,并在实际内容中提升实际学习和运动训练的感受,让兴趣的建立从情感体会出发,促进终身体育意识和个性体育兴趣的建立和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虽然在其中能够获得快乐地体验,也有体育技能的学习,但是没有兴趣的形成,更多的是玩乐的心态看待体育运动。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体育健康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自主体育运动习惯的建立。针对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体育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使兴趣推动学习锻炼,促使体育意识的发展和建立,让小学生能够形成体育运动的喜好。
1 创设趣味的体育教学形式
兴趣的形成一定对于自身的认知和体会为基础,枯燥的体育教学肯定不会让学生有兴趣的建立。所以,在培养兴趣的体育教学方法上要做趣味教学形式的创设,从小学生喜欢游戏,能够有快乐体会的角度做教学设计,使体育兴趣的建立满足个人情感需要,确保体育兴趣养成的有效性。趣味体育教学形式的创设要以小学生的年龄兴趣特点为基础,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比如在低年级的广播体操教学中,单一性反复训练学生会感受枯燥,而以动作模式或者拟物的方式就能让体操动作变成一个具体的概念,便于学生的理解认识,强化记忆,而在练习中也有会主动性的行为,建立一个快乐体操运动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再比如在高年级的篮球教学中,教学形式的开展则要做游戏化的设计,以绕桩带球比赛、双人交叉传球等游戏内容保证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篮球练习的感受,实现兴趣培养。趣味教学形式的创设保证了学生在体育学习和运动中的感受和体会,让教学的过程变成兴趣培养的工作形式,保证了体育兴趣培养教学的有效开展。
2 建立体育训练的分层结构
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学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呈现出缺乏主动意识,不能积极参与,主动提升体育成绩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环境下,现在的小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就不重视体育运动,对于自身也没有运动的信心。这种状态下的体育学习无法建立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鉴于此,在体育教学的兴趣培养方法上要建立训练的分层结构,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做教学目标的分层,以此使学生能够完成体育学习的目标,也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建立体育运动的自信心,体育兴趣也就会得到养成。比如田径的跳高、跳远和跑步教学中,就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做分层目标的设置,以此让训练的开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运动特点,增加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运动感受,以教学实践实现兴趣的培养。
3 完善体育运动评价的引导
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方法上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来实现,让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和运动中有良好的感受。在评价引导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感受和客观行为表现,对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成绩提升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教学中树立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榜样,并以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针对个人体育特长做兴趣发展。比如在足球教学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于掌握技术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让体育学习会良好的感受,也建立一个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氛围,让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个性化的建立,产生主动运动训练的意识。
4 发展生活化体育教学内容
目前的社會环境对于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有所制约,主要是公共运动场所较少,很多学生除了在校的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育运动,其余时间没有运动的行为,即使有兴趣也会逐渐淡化。对于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做出创新,发展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引入仰卧起坐、踢毽子、跳绳等对场地需求不高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做实践,为生活中的活动带来欢乐,体育兴趣也就能够在实践参与中得到养成,同时也强化了体育课程身体素质培养的效果,提高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5 结论
总而言之,体育兴趣的有效培养可以让小学体育教学有综合水平的提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也能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情感,有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持续提升,也实现健康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但是培养方法的实践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减少统一性的要求,而是以支持自主发展,挖掘体育特长的思想推动培养体育兴趣方法的完善和改进,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有快乐的感受和体会,并能让体育兴趣得到树立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赵集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