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原生态音乐流行性的研究

2021-09-10潘瑾

今古文创 2021年19期
关键词:流行性

【摘要】 文章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对原生态音乐流行性进行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原生态音乐的研究一般从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视域出发。但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原生态音乐便呈现出与流行音乐融合的趋势,原生态音乐的诸多元素也被应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此时原生态音乐也被纳入到了文化产业以内。但其产业化的背后并非“原生态”的泯灭,也绝非其文化艺术价值的缺失,而是其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基于音乐社会学视角对原生态音乐流行性进行研究,既可以为原生态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路径,还可以揭示原生态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内在联系,拓宽原生态音乐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原生态音乐;流行性;音乐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100-02

原生态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原生态音乐被人们熟知并接受始于2006年央视青歌赛设立了“原生态”组别,这种有别于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的具有独特魅力而又兼具古老与创新的乐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与演唱者也开始关注原生态音乐。

如萨顶顶于2008年发布了专辑《万物生》,其中使用了大量的梵文、民族曲调,但结合其在2000年所获的青歌赛专业通俗唱法银奖可以看出,萨顶顶《万物生》专辑内歌曲并非原生态唱法,因其与原生态音乐的非商业性、唱法自然性相背离。

如果抛开这些因素单纯从音乐层面分析萨顶顶的作品,其音乐的结构具有西方电子舞曲的特点,并且渗透了较多的民间音乐元素。这种“跨界”融合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十分常见,并且成为一种趋势。

可以说,正是原生态音乐才可以让萨顶顶从民间音乐中获得灵感与素材的来源。但是原生态音乐自其被人们熟知并登上舞台以后便被诸多学者诟病,部分学者表示,原生态音乐以民间音乐为基础,民间以及民俗的东西决不能与学院派的民族音乐相提并论。

对此,田青学者表示愤慨,并强调不能以科学抑或是学科来打压原生态音乐。萨顶顶的成功的确将原生态音乐推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但其成功的案例能否被用来证明流行音乐与原生态音乐之间存在某种隐秘的联系?原生态音乐是否具有流行性?原生态音乐流行以后是否会背离其非商业性与唱法自然性的本质?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予以证实或证伪。

一、原生态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与辨析

原生态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的尝试并非始于萨顶顶。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誉为我国“流行音乐先驱”的黎锦晖先生便致力于运用西方作曲技巧对我国戏曲、民间音乐尽心创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

由此可见,中国流行音乐在诞生之初,便是多元文化,至少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产物。不仅如此,曾在央视青歌赛上获奖的朱哲琴于1995年发布了一张与何训田共同创作的专辑《阿姐鼓》,此专辑引发了世界流行乐坛的轰动,其于1997年发布的《央金玛》专辑也在全球诸多国家同步发行。

从这两张专辑来看,何训田的音乐创作无疑受到了其在西藏采风的影响,原生态藏族音乐文化元素在这两张专辑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从朱哲琴后续发布的专辑来看,虽然其中的歌曲具有原生态音乐的风格,但过度的艺术化处理导致其歌曲不免落入通俗化发展的境地。

萨顶顶《万物生》专辑的创作团队大多由流行音乐界制作人、作曲人及作词人等组成,与其像西方一样将其视作为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专辑,倒不如说是一张流行音乐专辑。

当《万物生》获得国际关注以后,萨顶顶的专辑便愈发“国际化”,不仅歌曲的创作借鉴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甚至连创作人也转变为西方专辑制作“大师”。实际上,原生态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不止为“跨界”,还表现为“跨国”。例如英格玛的《The Cross of Changes》等专辑中便融合了我国云南等地的民族音乐元素。

萨顶顶及英格玛专辑内的歌曲看似为流行音乐的创作以原生态音乐为素材,实则不然。美国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但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流行音乐均能从民间音乐中找到影子,在音乐人与民俗专家的保护下,美国流行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实际上,音乐的发展本身便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与渗透的过程,如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并非从我国本土上产生的,而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并且成为我国民族器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原生态音乐其实与流行音乐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一旦有需求,或者在音乐与文化产业的助推下,不论何种音乐形式均能被包装为流行音乐。

但是原生态音乐的流行化是一个不可控制的过程,原生态音乐流行性得到彰显后,其是否还能保留民间音乐最为原始的状态则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原生态音乐具有社会的属性,定会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二、音乐社会学视域下的原生态音乐流行性

原生态音乐的倡导者之一田青面对他人的批评,在不同场合多次承认原生态音乐组别的分类是不完善的,但是这种划分可以帮助非专业听众理解不同音乐类型之间的差异。在一些强调科学演唱技巧的专家的眼中,原生态音乐的推广是对民族演唱方法的挑战。但是,田青的说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应该因為对演奏技巧,尤其是西方声音技巧的赞美而忘记音乐的人性。即使西方音乐文化对我国音乐的创作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盲目且过度的效仿西方音乐将会使我国音乐发展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根据其他学者的意见,李小红和陈劲松对原生态音乐的定义作了以下总结:为了突出民间音乐的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对民间歌曲进行了赋“原生态音乐”的名称;其次,是民族及民间音乐的最初、口头、未经处理、正常的演变,存在于自我娱乐和自发中的音乐形式。

虽然从表面上看,原生态音乐是一个音乐学问题,但是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尤其是由于原生态音乐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音乐文化,原生态音乐是音乐社会学的一个问题,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或用什么学术理论来分析原生态音乐,其都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强调音乐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术研究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学术领域。从最传统的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到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等,许多学者讨论了西方学术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和实践之间的问题。但是,要分析音乐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音乐社会学可能会提供更全面的观点。

提出原生态音乐的社会学观点的理由如下:首先,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原生态音乐成为一个独立的组别已经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结合体。尽管一些参加比赛的歌手可能会在比赛后恢复到以前的生活,但由于大众媒体的推广,他们的音乐获得了暂时的变化的或狭窄的社会和文化认同。

其次,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并不一定会从民俗和民俗的土壤中产生原生态音乐的根源,但是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权利复合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不真实的呈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某种力量的促进而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原生态音乐。

第三,在文化和经济不可分割的社会环境中,原生态音乐的商业化和象征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是原生态音乐的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使原始生态音乐被更多的听众所了解,而且使音乐中包含的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并使原始生态音乐成为主流。但可能导致原生态音乐成为一种肤浅的声音符号,并失去了根源。

最后,原生态音乐的文化消费应该形成一种消费文化,这是一种追求文化根源的社会文化现象。

三、原生态音乐的现代化发展

为了保护原生态音乐,谈论其流行性似乎是相反的想法。但是就流行音乐的发展而言,原生态音乐被用作流行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并且这种使用在促进原生态音乐的形成方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与其期望所谓的“纯正、真实、不变”的“原始风味”,不如顺应历史的发展,采取不同的策略将原音乐分为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原生态音乐的滥用和失真,而且可以在流行音乐的影响下推广原生态音乐,唤起更多的听众保护原生态音乐。在21世纪,原生态音乐的发展面临着两种力量:现代化和全球化。无论目的是什么,一些原生态音乐的继承者都会主动尝试使自己的民间音乐现代化和普及。

四、结语

从音乐社会学视角研究原生态音乐,赋予其社会属性,因此原生态音乐不可避免地会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异化。与其说采用强硬的方式抑制音乐发展对原生态音乐的影响,倒不如顺应时代的潮流,掌握原生态音乐变化的主动权,在保留原生态音乐文化、历史、传承及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将其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让世界公众通过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但却有浓厚民间与民族韵味的原生态音乐中感知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田彩霞.当下原生态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J].艺术品鉴,2020,(17):181-182.

[2]欧阳平方.“传统的发明”:贵州苗族“原生态民歌”与现代元素的融合[J].音乐研究,2020,(03):84-91.

[3]齐易.将民间鲜活的原生态音乐纳入当代音乐创作中[N].中国艺术报,2019-11-13(004).

[4]赵栅凌.“非遗”视阈下原生态民歌的艺术架构与生存路径——以马渡乡民歌为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2018,33(06):88-100.

[5]吴静,谢丹.《诗经》中的原生态民歌分析[J].艺术教育,2018,(22):110-112.

作者简介:

潘瑾,女,汉族,安徽人,云南民族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筝教学。

猜你喜欢

流行性
如何利用胸部超声检查确诊猪场的地方流行性肺炎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流行现状浅析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技术探究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何不同
流行性感冒
广场舞的主流舞种类型梳理与流行性分析
流行性牛病及其预防策略
浅谈《笑傲江湖》系列电影主题配乐的流行性
T恤设计中创意图案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