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文化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内涵优化研究

2021-09-10张蕊冀晨光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张蕊 冀晨光

摘要:创客文化的不断发展为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有力地推动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的变革。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国家所需的创新性人才是高校、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重大课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客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技术化手段把握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强化中间组织“嵌入性”结构,加强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客文化;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224

创客文化是一种以创新性和个性化为内核、以技术创新为原生动力、以草根性的“DIY”精神为基础内容、以开放共享为人文价值观的亚文化。创客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相互促进、共存共生。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把握创客文化的本土意涵,并在创客文化视阈下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蓝图。

一、创客文化推动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基于创客文化,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的内涵特征与功能演进,以期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是教育理念的整合,创客文化提倡知识与技术互动生成创新,这种“做中学”、“开放共享”的教育理念结合STEAM跨学科创新教育,辐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二是教育载体多层次,整合后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形式丰富的课程体系和众创空间为载体。创新融入教学、创业结合专业,构建课程体系;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等众创空间;培训专业师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教育形成创新创业合力,打破边界区隔、贯通产学研,加快成果转化,多途径不断丰富教育过程;三是教育评价坚持多元评价的理念,在选拔性评价、全面发展评价、结果评价、量化评价的同时,融入发展性评价、过程评价和质性评价,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综合评价体系注重与教育理念的深度匹配,由“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化,由知识型向科技型转化,由制造型向创

造型转化,进而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客文化视阈下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創客文化的持续推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育载体、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的深刻变革,营造了高校创新氛围,提高了创新效率和创业成功率。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充分释放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一是教育理念下沉不足和学生参与的被动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着目标任务化、管理指标化、操作简单化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尚未完全下沉到基层,导致高校管理部门热情高涨而学生参与被动的不适应现象。二是教育过程专业封闭与跨界融合的限制,高校内部专业的相对封闭性,跨专业、跨领域的沟通交往和知识交融有限;产学研转化时跨界融合的障碍,现有的产学研平台虽有一定载体,但产学研转化效率不高,创业园也存在项目同质化、盈利实力弱、造血能力不足、准入条件限制等问题,难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长期稳定、有效运行的转化平台,制约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展创客文化,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针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研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从供需适配维度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一是学生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需求及有效识别机制的缺位,大学生接受创客文化、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创客思维、团队合作、指导激励和环境支持。这些资源需求普遍存在于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不同阶段,但缺乏有效识别机制,资源对接存在偏差,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沉不足和学生参与的被动性。二是科层化的管理模式和碎片化的教育资源供给,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管理部门更多是基于上级政策考量,存在指标化、功利化倾向,注重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效率。工作模式行政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服务主体”定位是上级部门,以自上而下方式开展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办活动,根据通知找数据,忽略创客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以科层化的模式推进教育服务。

四、丰富创客文化,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建设

创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力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更新升级,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驱动,值得探索与持续发展。要在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路径。一是通过技术化手段,把握学生创新创业需求,促进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就整体需求侧而言,要建立学生导向的、动态调整的创新创业需求体系。利用“今日校园”、“问卷星”等线上信息平台大范围收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将学生需求聚类整合,精准识别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育载体、教育评价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顶层设计,整合资源供给主体,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创新创业师资供给机制。选拔具有完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历、有创客或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担任导师,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构建系统性的课程供给体系。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零散化、碎片化的状态,遵从层次性、整合性和开放性原则,科学安排现有课程、拓展新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刘文良.当前高校创客教育的困惑与超越[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5).

[2]王鑫,王荣,杨光飞.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J].重庆社会科学,2017(4).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