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

2021-09-10吴春艳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会合作科学

摘要:“探究—合作”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观察材料,让学生对具体、客观材料的探究,从而感知材料的有关结構;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分析,集中大家的智慧,使探究内化为力量。用活材料、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留足时间,搭建合作平台。

关键词:科学、“探究—合作”、体会

在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做到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再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学生按要求操作、观察、记录,个人或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归纳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一般要求。

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主动的动手操作开始逐步内化的,离开了主动的操作,思维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学课教学不仅要开发教具,更要注意开发学具,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材料,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操作。俗话说,心灵始于手巧,只有让儿童主动地探究,儿童思维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儿童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取得最佳效果,也为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跳一跳、摘个桃、吃个饱”,在观察实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这一步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推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假设,不能把这一步给包办了,不能直截了当地把实验方法“断”出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动手做实验室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爱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把实验做好。小学科学课堂上可以肯定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学生非常喜欢科学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高涨的热情,但在这些活动耐心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又会感到活动中普遍存在一种毛病,那就是---“思维不足”。 科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缺乏实效。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在热热闹闹的实验结束以后,头脑依然一片空白,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因此,在 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观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学习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它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累加。受传统教学影响,教师往往把自己置身于合作学习之外,缺乏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的体验,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感兴趣,这样教师就很难认识到目标定位、任务分工上存在的问题。不同学生存在差异,对于目标不明确、任务分工不清的合作学习活动,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许多表现的机会,成为合作学习中的“小权威”,以自己为中心,只顾自己表现;而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与其闲着,不如乘机取乐。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科学》教学的教学理念,这是摆在广大科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经历为途径。

一、创设问题情境 ,加强观察实验,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探求工作总要从收集信息开始,科学课收集信息工作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来进行,在教学中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设计好每一个观察实验。收集到的信息质量数量,决定于观察实验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应用优良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和现象,为以后的信息加工打下基础。

第二,儿童在观察实验中,要对实验现象作一些记录,这时要教会学生作必要的记录,根据课文内容,对实验现象可作定量或者肯定性的记录,有些现象均可测量出具体数据。

二、从“趣”字入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教《植物与环境》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孩子们的植物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五。通过种植,同学们懂得植物生长的条件中温度、空气、阳光、水缺一不可,在观察中发现在阳台上所有植物都朝外长,肥沃土壤的植物叶子特别旺盛,种在深盆里的植物比浅盆里的植物根系发达。种植的实践使他们懂得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等向性运动,这些探究活动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同时,巩固和拓宽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让学生亲生经历探究过程 。

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在做用高锰酸钾和粉笔灰进行的对比实验的过程中,借助高锰酸钾和粉笔灰的颜色,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以及粉笔灰沉淀在杯底的事实,学生在报告实验结果时纷纷说出了: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粉笔灰沉淀在杯底。我及时告诉学生像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学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因此对溶解的概念理解得想当透彻。此时我趁热打铁,追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通过刚才的对比实验,你认为“白糖到哪里去了?”这时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表扬了他们,惊讶地说:原来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即高锰酸钾被水溶解了,你们真聪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他们获得了科学的知识,增强了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动了、学生乐了、学生也得了。

四、教学生学会合作。

对科学课而言,分头准备教材,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小组开展研究讨论,是经常性的教学活动,只有让学生合作好,各抒己见,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1、训练学生分担工作任务,让他们自觉的做到,你做了这项工作,我就做另一项工作,最终合作达到目标;2、训练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轮换操作,避免能人包干,他`人旁观;3、训练学生学会主持和辅助,即一个学生操作时,其他学生做好助手,并注意到主辅交换;4、训练学生学会检查好评价,在他人操作时检查其是否正确,提出不当之处,评价操作的好坏。

让学生自己探究设计实验和小组合作可以启发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又能逐步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备课中事先考虑到学生可能在设计实验中要用到的器材,并要事先做一做。

参考文献:教科版《科学》教材、教师用书。

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黄粮镇中心小学 吴春艳 443705

猜你喜欢

体会合作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