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心理效应创设情境的方法研究

2021-09-10金萌萌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

金萌萌

摘要:心理效应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来说,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心理学对于多方面而言都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术。如若能将心理学中的心理效应将学生的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探讨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效应;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197

引言:

本文旨在将心理效应的具体内容与创设教学情境结合,简略探讨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试图从心理效应的角度出发,探寻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师教学,为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带来有利影响。

1、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是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或事物的行为、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的连锁反应[1]。

心理效应也有“双刃剑”,它既有有利的部分,也有不利的方面,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影响。如果能够有利、合理地了解和运用心理效应,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影响,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积极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注意“首因效应”,导入很关键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关注“第一印象”,这个印象的好坏也会影响之后双方相处的关系。这个“第一印象”其实就是首因效应,人们会对面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初印象有较深的印象,会初步对其有一个“表象”认识。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体思想和个性特征,而且拥有了基本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并且因为互联网、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传播,他们接触新事物,追求时尚,走在时代前端。所以,在教育教学上,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迎合时代要求,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教学。尤其在第一次课堂教学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穿着和行为,讲课时的声音语调、语速等,还有课下对待学生时和蔼可亲,给学生树立一个和善友好的教师形象。

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注重“首因效应”的运用。教师不仅要在自我形象上带给学生好的感受,也要在上一堂课的开始带给学生一个较好的“初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环节下心思,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将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带入其中,让学生不再面对枯燥的课本内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知识中。

3、把握“旁观者效应”的反向应用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旁观者效应”的反向應用。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旁观者总是对救人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旁边的人越多,他们救人的可能性就小。它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一个人需要救助时表现出来的没有责任心的冷漠态度。在小品《扶不扶》中展现了“老人摔倒到底扶不扶”这个社会话题,说明了“人心倒了,扶不起来”的道义。我们自身并不能阻止一些外界因素的发生,比如各种“碰瓷”行为,但可以约束自己。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比如在八年级《关爱他人》这节课中,教师准备几个故事情境,学生们分组演绎,最后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获得的内心感受,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情操,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4、设置“等待效应”,引起学生兴趣

等待效应则是在认知某个人或事物的过程中,通过等待对其产生态度上、行为上的变化。就像是在我们看电视节目、听书时,已经投入其中,并且已经到了情节的高潮部分,来了一个“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感觉[2]。这样的设计,就印证了等待效应,这使观众对关注的事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等待”会将观众心中的“欲望”放大,使观众自然而然产生期待、好奇的感受,对之后出现的事物或者情节关注度和期待感更高,留下的“印记”也最深。

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等待效应”,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猜谜、悬疑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疑惑、惊奇情绪,这能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与刚刚接触的知识间产生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这可以“迸发”出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比如:在八年级《崇尚法治精神》中学习了法律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真实的法律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吸引学生的兴趣,带给学生不同于枯燥的课本内容的刺激感、新鲜感,又能向学生传达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意识。教师负责讲解法律故事的主干,而最后的结局部分则选择“留白”,猜测故事的结局,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评价文中人物的行为,对法律知识进行总结。

5、结束语

心理效应的合理运用其实能够为教育教学带来积极影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本文仅仅从首因效应、旁观者效应和等待效应三方面中探讨了它们在创设情景方面利于教学的策略。心理效应中的其他方面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成长的影响,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心玲.动于“心”,晓以“理”——论“心理效应”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2019,000(035):P.1-1.

[2]曾夏凤,李初霞.心理学四效应“给力”思想品德主题探究活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0):39-40.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西江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创设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