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

2021-09-10陈泓伶

教学博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陈泓伶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在书法、古诗词、戏剧、国画以及对联等传统艺术之中,这些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必须将其传承并且发扬光大。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高中是一个塑造学生心智的黄金阶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以及感悟,同时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涵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本文分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扬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融合

我国的文化传承需要教师在对下一代进行教育的时候能够重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积极进行传播,把优秀传统文化和教材中的一些精华相互融合与渗透,从而达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一、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学校应当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加以重视,从而使传统文化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走进校园。学校可以积极创办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竞赛活动,比如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经典文学朗读以及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者空闲时间来对一些国学经典进行阅读,例如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以及各个朝代优秀的诗词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阔,使学生的知识量得到增加,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鉴赏优秀文学的能力。教师可以将当前学生喜爱的游戏竞赛作为知识竞赛的形式,例如成语大会、你画我猜、文学常识抢答等,通过这样的知识竞赛,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且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以及文化涵养。再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学社团开展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以及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师可以指导文学社团创办一些经典诵读会。诵读会以班级为单位,主题可以是经典名篇,也可以是对中华传统节日、习俗或者技艺的介绍,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诵读或是观赏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以及认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传统文化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重要价值是现代文化无法比拟的,但在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忽视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教学的现象。一直以来,即使教育部通过不同策略强化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程度,但由于长时间受到现代文化影响,时常会出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被忽视的情况。在大众印象中,传统文化内容不容易被理解,认为学习此类内容意义不大,这才容易造成传统文化被很多家长忽视,学生不努力学、教师不耐心教的现象。《论语》里面的很多内容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仍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充分说明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借助此类经典内容,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内容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过于重视对课本中知识点的讲解。对于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如此,过于挖掘其深层含义,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所以,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具体策略

3.1不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对于高中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而言,更需要的是师生之间融洽互动的一个过程,而不应该只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却不管最终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去传授知识,相信一定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师一味地讲解其实会限制学生们对于古诗或者文言文的思考和反思,即使强行灌输过知识了,但是最后仍旧无法有效提升高中生个体的文学素养。高中生们的成长过程与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其实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如果语文教师的课堂有足够的趣味性的话,相信一定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同理心的优势,有效备课的同时更应该多站在高中生们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去思考什么样的课堂语言能够提升他们的注意力,哪些讲课方式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怎样能够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等。讲到一些思想比较有意义的文章的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而不是一味地的進行灌输。例如,在讲到高中人教版课本《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们这首文言文创作的背景,然后表达的是烛之武灵活善变的机敏和与人相处的人生智慧,相信很多学生可能就不会再去深入学习和理解了,无非就是浅尝辄止。所以高中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告诉学生们这篇文言文故事的原文出自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探讨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时代背景。

3.2应该充分重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现在的教学模式有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很多教师很容易照本宣科,无论是遇到新的概念或者知识点,都一味地只顾自己讲课,却并没有理解到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以及课堂反馈。这正是因为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当学生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适的引导和导向,只有这样把学生当作主体,时刻考虑学生们的真正需求,学生们才能够提升课堂参与感,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提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的兴趣,最终才能产生一些有创意的想法和思维,然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堂效率。以高中人教版教材《鸿门宴》这一课为例,教师想要追求课程进度的话可以自己很快地向学生们梳理出一些这篇文言文的重点以及背景,但是这样高中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对于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也没有较深刻的了解。因为他们所接受的知识教师强行灌输的一些想法和文言文翻译,因此教育的意义就无法体现了。所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去自由阅读和讨论,然后通过课程设计去选择一些合适的句子让学生们去讨论和分析某些情节深层次的含义,可以是“范增数目项王”这一句中的范增为什么要多次提醒项羽,是否有其他的深意?然后再通过一些关键的语段让学生们去思考项王、刘邦又或者是范增当时的想法,让学生们根据设置好的问题去阅读和思考,帮助学生们去更好地理解,最终以点成面,引导学生们逐步深入。

平昌县博雅中学  636400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