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现状
2021-09-10于迪吴立力
于迪 吴立力
【摘要】高校的經济与金融专业是具有独特性的经济学门类的专业,其开设肇始于教育部在2012年公布的本科阶段的专业目录的内容。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开设时间相较于其他经济学科而言比较短,开设了该专业的本科院校的数量有限,对于其进行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成本还较低,便于笔者的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文章从院校情况、发展方向与课程体系三个方面分析了现阶段的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情况,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现状;专业院校;专业方向;专业体系
引言
高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开设开始于2012年,距今不足十个年头。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代码为020307,其属于经济学科的一部分。文章对这门课程的目前的建设状况进行了客观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的该项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高校经济与金融的院校情况
我国目前一共有大约二十七所高校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其中,属于教育部直辖的高校一共有两所,大多数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校都是地区高校,属于受到省教育厅管辖的类型。大多数的高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为地方经济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在开设了这门课程的高校中,有大约五分之一的高校课程资金来源是自筹,其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目的性更强,希望能够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从开设这门课程的地区来看,不同的地区对于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意愿有着较大的差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校更愿意开设经济与金融课程,因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良好,更加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该地区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可以更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高校中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比较少,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对于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少。高校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地区性差异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存在明显的关联性。从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单独地区来看,我国的安徽地区的高校开设了最多的该门课程。从对该专业课程的具体安排来看,大多数开设了这门专业课程的高校都将这门课程与经济学门类中的其他子课程安排到了一起,将这门课程放到了与经济学等课程同样的位置。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高校将这门课程放置在了经济管理系的体系之下,也有大约三分之一的高校将这门课程放置在了商科的内容之中,还有大概五分之一的高校将这门课程安排在了金融系的体系中。在目前的经济与金融课程设置中,出现了大约两种主流课程设置方案,一种以经济系为主导,另一种以商科为主导。
二、高校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方向
相关高校在开展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时,会根据相关专业的具体要求与本学校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对课程进行基本内容设置的基础上,设置该专业的具体可发展方向,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一共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开设了经济与金融课程的高校进行了对该专业的专业方向的设置。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与优势开设了结合本学校优秀内容的关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进阶课程,使得这些高校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有职业感,能够培养出更具有就业市场针对性的人才。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的现实,一些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的高校开始将该专业的设置与资金利用结合起来,在金融方面对该专业进行了方向的设置。通过对相关院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该领域的合格专业人才,能够利用专业技能帮助提升特定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时,主要将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高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够提升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些高校的教学条件比较好,其能负担更高水平的教学任务,其关于经济与金融课程的设置目标更多的是培养能综合利用各种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所有开设了这门课程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都希望其学生能够拥有较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产业的进步。因为随着经济与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交融程度的不断增加,该专业的学生如果想要在未来赢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现代化全球视野与服务于地区经济的主观意念。
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多个行业进行就业。首先,该专业的学生可以到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进行就业,其专业知识结构符合这些行业的要求。其次,该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金融分析、金融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就业,其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这些领域得到较好的发展。最后,该专业的学生也可以继续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像是金融分析师、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
三、高校经济与金融的课程体系
开设了经济与金融课程的高校都依据该核心课程进行了课程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来看,高校普遍在该门课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加入了基础课、专业的先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的可选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等内容。相关院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普遍实行较为宽松的课程修习制度。院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自主决定专业修习进度,最大程度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该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需要学生进行大规模的阅读,因此,高校开设了许多关于核心课程内容的通识课程。许多高校在实际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不断增加通识课程的设置比例,就是希望能够提升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程度,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时,普遍强调对于专业内容的先修课程的设置,许多高校为了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开设了大量的普通经济学内容的课程,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高校在课程设置中还普遍注意对实践课程的设置,希望在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结语
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设置时间尚且比较短,其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对其进行完善的设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填充,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经济与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蒋团.现代金融人才培养与高校金融教学改革之我见[J].经贸实践,2016,14:19-20.
[2]童中文,张炜.金融创新背景下金融工程学科发展浅析[J].时代经贸,2017,15:12-15.
作者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