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关《山海经》影视剧的传播及传播价值
2021-09-10翟丽颖
摘要:《山海经》作为中国神话传说的鼻祖,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在影视创作中,2020年1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姊妹篇《三生三世枕上书》在腾讯视频一经播出就备受关注,得到了78.4亿的播放量。这两部剧火热播出后,《山海经》里的志怪,例如“毕方”“九尾狐”“少辛”等再度成为热搜关键词。《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古籍,一次次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的视野中,使中国远古文化通过大众传媒重新回到大众视野。笔者统计并研究近年来《山海经》在影视剧创作中的现状、大众媒体对其的传播方式、《山海经》在当代的传播价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此来探讨《山海经》的发展演绎之路。
关键词:《山海经》;影视剧;议程设置功能;传播价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5-0128-02
一、《山海经》与影视剧创新创作研究
《山海经》是中国远古文化代表作之一,是研究先秦文化的重要文献。目前该书出版成册的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包含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保存了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如今,《山海经》是一个优质的内容版权,其中可以开发的形式包括影视、游戏、动漫等周边衍生品。与其他内容版权不同的是,《山海经》具有便捷性、普遍性、及时性、低成本、数据性和互协性的优势特点[1],这使很多影视剧作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参考价值。
近几年,有关《山海经》的影视剧创作层出不穷,笔者梳理了近几年相关的影视剧,将其分为两种类型。
(一)现代都市题材
影视剧把《山海经》中的动物和植物元素融入现代都市生活,讨论人性善恶、生态环境等社会问题,具有代表性的影视剧有《盗墓笔记》系列、《灵魂摆渡》(2014)、《都市妖奇谈》(2016)、《山海经之山河图》(2015)、《颜值山海经》(2017)、《山海经破蛊师:食梦貘》(2017)等。从播出平台方看,影视剧以网剧为主,主演多为尚未出名的青年演员,受众群体偏年轻化。从形式上看,毕方、饕餮、太岁等动物与人结合,形象改变,常以人类的姿态行走在现代世界。从内容上看,现代剧会融入恐怖元素、邪恶志怪元素,使剧情具有悬疑神秘感,引起受众好奇心。
(二)古装仙侠奇幻题材
把《山海经》中的动物、植物、巫术、宗教、民俗民族等元素融入古装剧,代表作有《仙剑奇侠传》系列、《古剑奇谭》(2013)、《花千骨》(2015)、《山海经之赤影传说》(2016)、《上古情歌》(2017)、《上古密约》(2020)。仙侠奇幻电视剧是最早运用《山海经》元素的,也是受众最容易接受的题材。从制作和播出平台看,制作班底强大,广泛运用高科技,演员多为一线偶像明星,播出平台也是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省级卫视媒体。从形式上看,这些剧多是在游戏或小说改编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部落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动植物等《山海经》元素使观众耳目一新。从内容上看,仙侠奇幻剧偏向讨论个人成长、情感和真善美的话题。
与选取元素较单一的影视剧不同的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系列、《宸汐缘》从《山海经》的世界观出发,遵从《山海经》中的地理位置,弱化“人”与“神”的异同,展现了《山海经》中众多生物的特性和生活状态,在此基础上创作故事。这类电视剧以东方世界观为背景框架,使中国神话再次展现在大众媒体中,深化了古装仙侠奇幻题材与《山海经》的结合。
二、传播方式研究
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1972年发表的《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2]。大众传播通过三种机制来设置议程。
首先是认知模式,即大众媒体选择的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山海经》作为一本古籍,更多活跃于学术研究领域中。大众传播具备社会遗产传承功能,通过传播前人的知识智慧,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山海经》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书籍,大众传媒有选择性地逐渐影响青年人对《山海经》的了解。一方面,开发《山海经》的周边游戏,并把游戏改编成影视剧,利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有关考古探秘的新闻报道与《山海经》相联系,通过大众媒体传播《山海经》的相关议题。
其次是显著性模式,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把“当康”等《山海经》中的动物注册为商标,该事件被《人民日报》《文汇报》《广州日报》《新华日报》媒体同时报道,新闻消息进行了深度挖掘,网络公众号和个人博客也集中突出强调《山海经》等传统文化。《山海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连续成为微博热议话题。公众对《山海经》的了解度进一步提高。
最后是优先顺序模式,一般认为,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给予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作的判断。与《山海经》相关的影视剧除了带给观众好奇和视觉体验之外,还体现了传统伦理道德,传播体现家国情怀的正能量。好的影视作品加上知名演员的参与,能够引起话题讨论,这样的影视剧通常会得到媒体的优先播放和宣传。
不同媒体对《山海经》的议程设置也不相同。报纸、期刊、书籍等纸质媒体形成议程的基本框架。电视、电影等视频类媒体则挑选出若干主要议题加以强调,例如放在头条首页突出的位置或黄金时间段播出。微博、知乎、博客等新媒体主要是提供谈话议题。截至2020年底,微博“山海经超话”共有1129个帖子发布和9060个粉丝关注,阅读量为1.1亿。知乎上有35个自媒体开设专栏。“山海经的内容真实存在吗?”“山海经有哪些有意思的怪兽”等話题的参与度也较高。
三、传播学视域下《山海经》的传播价值
《山海经》是代表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地理和民族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传播学视域下《山海经》的重要传播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推动《山海经》文化传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再现
在文学领域中,《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起源,体现远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精神文化水平。唐诗、宋词、《聊斋》和《西游记》等经典著作中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然而,其晦涩难懂的生僻字让很多年轻人避而远之。现今,传播者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的方式给受众带来新鲜感,使中国古代神话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在当代大众媒体中焕发生机。
(二)借助《山海经》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外影视行业的关注和喜爱。好莱坞电影中对凤凰、驺吾、相繇等神兽的创造和演绎,使得东方神话再一次成为焦点。有关中国神话的学术研讨会也在世界各校展开,例如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举办的“比较神话学国际研讨会”上对山海经和华夏古代世界观展开了讨论[3];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的“跨文化视野下的神话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刘宗迪教授从神话地理学角度解释了《山海经》[4];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举办了“神话中国”的系列研讨会[5]。可以说,举办学术会议使国际友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远古神话和华夏文明。
四、建议
(一)加强对《山海经》内容的深度理解挖掘,丰富创新内容
目前影视剧对《山海经》的理解比较肤浅、创新停留在表面。经笔者统计,有关《山海经》的影视剧艺术创作更多只是借用书中的动植物元素和寓言故事,缺少对《山海经》中的东方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深层挖掘,使得故事简单,受众偏低龄化。因此,传播者应加强对古籍内容的深度挖掘,创作出能够吸引各年龄段的优秀作品,才是对社会遗产的良好传承。
(二)加强《山海经》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科技的融合
无论是华为注册《山海经》元素商标,还是《山海经》游戏系列的火热,可以看出《山海经》已经成为象征东方文明的宝贵资源。随着中国的强大,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被世界人民使用、喜爱和信赖。我们可以进一步将中国制造与中国文化深度结合。在升级技术的同时赋予产品东方美学特色,从而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五、结语
通过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山海经》的传播可以看出,大众媒体有责任,同时也比较倾向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关《山海经》的新闻报道、纪录片、影视剧的播放常会根据优先顺序。另外,“微博超话”“知乎专栏”等新媒体论坛区也支持《山海经》相关话题讨论。《山海经》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一方面是帮助国人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增强精神文明自信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通过影视剧创作提升远古东方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用创造性思维挖掘东方文明的精神内涵,使其魅力永流传。
参考文献:
[1] 薛睿,王雪勤.基于语料库的《山海经》不同英译本翻译普遍性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1):115-118.
[2]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3-195.
[3] 史阳.“比较神话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EB/ OL].中国民俗学网-会议信息,https://www. 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3123,2006-10-17.
[4]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跨文化视野下的神话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EB/OL].北京语言大学新闻网,http://news.blcu.edu.cn/ info/1022/17164.htm,2019-06-17.
[5] 朱高磊.“神话中国”(2019)工作坊系列——夏的神话历史学术研讨会召开[EB/OL].中国社会科学院网,http://www.nisd.cass.cn/keyandongtai/ xueshuhuiyi/201912/t20191227_5065865.shtml,2019-12-27.
作者简介:翟丽颖(1992—),女,河南洛阳人,硕士,实验员,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數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