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楼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注水优化调整研究与实践

2021-09-10李文苗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砂体层间油藏

摘要:于楼油田主要以复杂断块油藏为主,内部断层发育、含油层系,层间矛盾突出,保持长期稳定较好的注水效果难度较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以满足不同阶段油田开发的需要。近年来,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开展动态研究,通过优化注水结构,细分注水,调整注采井网等方式,有效改善了复杂小断块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夯实了油田稳产基础。

1 油藏特点

辽河坳陷盆地东部凹陷,主要发育在由驾掌寺断层和二界沟断层夹持的北高南低的背斜断裂带上,为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共发育34个四级断块,52.9%小断块面积不足1km2。其中由三、四级断层构成的小断块构造变化大,分布范围小,是勘探开发的难点。由于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对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不深入,导致部分区域潜力未落实,断块产量低,处于低速低效开采阶段[1]。

油藏整体发育多套主力层,但由于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不同区块断层性质不同,主力层位也不同。从东营组至沙一段均有油气层发育,含油井段1300-2700m,共发育15个含油砂岩组,30-50余个含油单砂体。

辽河油田东部的多处复杂小段块油藏,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从油藏的现状出发,分析开发效果和水驱开发潜力,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构造复杂,断块面积小,基础井网较差

于楼油田共有36%小断块内部仅有1-4口开发井,并且井距超过250m,控制程度低,注水开发难度大,基础井网条件差,导致部分区块处于天然能量开发阶段。

(2)已注水区块,层间矛盾突出

已注水区块,层间矛盾突出,现有的分注工艺难以满足精细注水需求,对吸水剖面的改善程度不高。于30纵向发育3组主力层,15-20个单砂体,现有分注工艺大多以三级四层分注为主,难以有效控制各吸水状况,改善层间矛盾。

2 思路及做法

2.1 断块治理主导思想

从2015年开始,针对断块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部署工作。其现阶段主导思想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实现断块有效注水开发为目标,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精细注水工作,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采收率。

2.2开展油藏精细描述,落实断块地质特征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准确落实了主干断层驾西断层、驾掌寺断层以及三条四级断层的位置。于7-5块由三个面积为0.1-0.5km2的四级断块组成,各四级断块均有独立的构造形态。

2.3合理划分注采单元,优化注采井网,实现精细注水

(1)优化调整井部署原则,全面完善井网

调整井部署原则[2]:纵向上尽可能兼顾多套砂体,按照区块平均单井累产油2万吨,水驱采收率达到30%的目标,设计单控储量5-6万吨,部署井距为150-200m,同时重点控制断层边角。于7-5块在划分好的区块和断层边角部署新井6口,为后期注采井网的建立提供良好条件。

(2)优化注采系统

1)优化注采井网形式

根据我国以及东部油田已注水复杂断块油藏的成功经验,目前,边部注水是小断块油藏注水开发的最优方式。因此,根据平面分区原则,根据不同单元,采用边部注水的方式,进行注采井网规划。

注水井选择原则:①水井与相邻油井的联通系数应不小于70%,65%的储层渗透率大于50mD,保证注入能力,以及油井受效;②位置上,尽可能位于小断块边部,或者低部位,保证注水利用率,减小平面突进,有利于保持断块内部长期的稳定注水效果。在于7-5块根据砂体分布、断层构造等依据划分三个区域,在三个区域中针对控制程度较低的部位,在其边部或低部选取油井转注。共转注水井5口,分别为于7-4、于8-4、于7-5、于10-4、于5-4井,增加水驱波及面积1.21km2,增加水驱储量145.07万吨。

2)升级分注层段

组合原则:依据渗透率大小划分三个组合区间(K=100-500md,50-100md,10-50md),分層注水管柱由原有的两级三层或三级四层分注工艺改换为四级五层分注管柱,实现注水的同时,提高细分层段,缓解层间矛盾,保证一定的水驱动用程度。

3)配合压裂改造,解决平面矛盾,扩大水驱波及范围

针对部分小断块油藏高采低注,低能量、低液的情况,采取卡堵改层技术,选择井组,进行低含水砂体压裂改造,改善砂体的渗流通道,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于10-4在转注初期注水困难,于13K和于9-K6井未能受效,在于9-K6井压裂后产液量由3m3提高至8m3,于10-4井解堵后日注水由15m3提高至50m3,注水见效。

3 注水开发效果

于11井区于7-5、于30块水驱动用储量增加145.07万吨,提高采收率至24.0%。。在提高分注级别后,于11井区单井分层层数增加,同时由于细分注水,吸水剖面厚度比例也由53.7%增加至70.4%[3]。

4 结束语

1)复杂小断块油田断层发育,构造复杂,油层分布分散,一次井网部署很难达到开发设计指标的要求。随着开发过程中钻井资料和动态资料的丰富,需要不断认识油田的构造、油层分布和开发状况,进行开发调整,以满足不同阶段油田开发的需要。

2)复杂小断块油田的开发调整一般需要多种方法和措施的综合实施,不同阶段调整的侧重点不同。早期一般通过深化油藏认识,重点是完善井网,提高井网控制程度好油层动用程度。中期一般将完善注采系统,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实施分层注水,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作为工作重点。后期需要通过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调剖、堵窜,实施侧钻井等技术措施,提高剩余油的动用程度,通过提液保持油田的稳产。

参考文献

[1]李金鼎.于楼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油气分布特点及开发策略探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

[2]赵雪培.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注水开发特点和技术对策 [J].石油化工应用. 2019.

[3]陈荣芹.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方案优化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6.

作者简介:李文苗,女,1987年生,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现于中石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从事油气藏开发地质方面工作。

(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辽宁 盘锦 124010)

猜你喜欢

砂体层间油藏
低渗透油藏C02吞吐选井条件探讨
黑猫叫醒我(节选)
关于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对策探讨
浅谈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玉米淀粉水解液的制备及对油藏中产甲烷菌的激活
层间组合隔震结构随机动力可靠度分析
毛竹材层间Ⅰ型断裂能的确定
渤海湾渤中C地区分流河道砂体油气富集规律及滚动开发实践
基于AHP熵值法的桥面层间综合工况分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