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叙事性散文教学策略

2021-09-10罗献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以《走月亮》一课为例,论述小学叙事性散文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建议教师进行营造情境,合理导入;感受文字,初步理解;细读品味,升华情感等课堂环节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叙事性散文,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叙事性散文 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103-02

叙事性散文属于散文的一种,主要用于叙事、抒情。这种文体因具备语言叙述生动、遣词造句优美、思想内涵深刻、情感表达丰富等特征,适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阅读素养、语文能力均有积极意义。本文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一课为例,探讨小学语文叙事性散文的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以轻松的笔调和优美的语言讲述阿妈牵着“我”在月光下散步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一幅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美景图。图中不仅有苍山洱海的迷人月色,也有动人的母女情深。文章语言看似朴实平白,细读却充满童趣、韵味无穷,是一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叙事性散文。作为叙事性作品,本文在人物刻画及事件描述上,与小说相类似,可谓一种小说化的散文形式,但与小说追求鲜明典型的人物形象刻画及完整情节设计不同,本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重在通过某个生活细节、生活场景的艺术描写,或者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发散性刻画,来表现事件的审美含义以及人物的神采风貌,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这篇课文描写手法简单,结构层次分明,符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内容是以回忆童年、描绘亲情为主,表达了质朴、轻松、真挚的情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文学素养、审美情怀及道德情操培养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思路分析

与小说、记叙文、抒情散文等文体不同,叙事性散文具有鲜明的两点特征:一是作者的思想情感蕴含在叙事性散文的整个叙事过程之中,二是情感的抒发寄托于特定的人物细节和事件叙述之中。因此,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叙事性散文独有的特点,平均分配讲课重点,避免过于强调人物及事件而忽略作者寄托的内心情感,或者一味抒发情感而忽视写人叙事的解读,使学生无法全面领略叙事性散文的独特魅力。进入文本时,教师可先从解读课文内容入手,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结合现实生活认真品味、充分阅读;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朗读过程中把握重点语句,感受月光下的美景,领悟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获得的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由此,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从字面的理解深入到作者情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

笔者在教学《走月亮》一课时,尝试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带领学生在解读文本、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感受文字,走进课文描述的迷人月色之中。

(一)营造情境,合理导入

在月下散步的经历学生并不陌生,以切身体会开始本课的学习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入方式。笔者首先用拉家常的语气与学生交谈:“大家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在晚上散过步?”大部分学生都回答“有”。接着笔者追问:“你们都去哪里散步?你和妈妈一起散步时会聊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我们会去小区的花园散步。”“我和妈妈晚饭后经常沿着马路散步。”“妈妈会问我在学校里做了什么。”“妈妈会给我讲故事。”“晚上散步感觉很凉快、很舒服。”“我觉得很好玩,晚上的风景和白天不一样。”看到学生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笔者提议“那我们今天跟随一名云南的小朋友和她的妈妈,再体会一下在月下散步的感受吧”。接着播放一小段月夜风景的视频,并配上《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背景音乐,将课堂氛围带入迷人的云南风光之中,最后写下课题《走月亮》,正式进入课堂教学。

本文描绘的优美意境,是柔美的月光洒满家乡村庄营造出来的。因此,体会作者当时所处的情境对理解课文具有重要意义。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声像技术将課本中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可见的情境,为学生走进课文、理解课文铺平了道路,同时播放优美的云南风景视频和动人的葫芦丝乐曲,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感受文字,初步理解

四年级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之一。本文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因此在开始教学时,教师应当首先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词语,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课中,笔者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完整听一遍课文,初步感受文字;然后讲解本课的重点词语,如“淘洗”“浇灌”“洱海”“稻穗”“柔和”“低垂”“气息”“风俗”“满意”“沉甸甸”“坑坑洼洼”“闪闪烁烁”等,带领学生细读品味语言的运用。当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后,笔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提醒他们在阅读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谈一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注意到了花香、秋虫、夜鸟和鱼儿,有的学生注意到了果园里香甜的果子,这都是学生回忆自身生活经验与课文产生的共鸣,说明学生已经逐渐能理解课文、品味课文、欣赏课文。笔者在这一环节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重点段落进行提点说明。例如,笔者画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和“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两句话,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用两次‘流着’?而且‘香味’和‘月光’可以‘流着’吗?水塘怎么能‘抱着’月亮呢?”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表现得非常踊跃,有人认为重复使用“流着”,表现了作者一次又一次发现美好景象的喜悦心情;有人认为用“流着”来描写“香味”和“月光”,是把香味和月光具象化了,意在营造一种浓郁的氛围,让读者受到感染;有人觉得一个“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小水塘的形状和倒映其中的月亮,而且将小水塘拟人化了,仿佛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怀抱着自己的心爱之物,折射出十足的童心、童趣。又如,细读“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这个句子时,笔者提问:“这句话中,作者为什么多次重复使用了‘走过’”?学生思考了一会,一名学生回答:“因为作者和妈妈在月光下走了很多地方,作者对每一处都非常喜爱,所以用排比的形式一一叙述。”笔者追问:“在我们刚才的解读中,作者和妈妈走过了很多地方,大家想象一下,她们还去了什么地方?月光照在那些地方又会是什么样子?”学生纷纷发挥想象,有人觉得她们会路过停泊着小船的河边,月光照在小船周围的水里,晃着一圈一圈的波纹;有人觉得她们会路过草地,小草叶子上的露水被月亮照得闪闪发亮。

学生能够产生这么丰富的想象,说明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之中,并且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可见,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使原本抽象的文字叙述还原成为鲜活生动的景象,将丰富真实的情感从安静的文本中唤醒,能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品味文字的无穷魅力,领悟叙事散文的独特之美,在加深他们理解课文的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细读品味,升华情感

完成课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笔者带领学生从文本欣赏升华至情感领悟,一同感受文章蕴含的浓厚亲情。笔者先提出疑问:“除了‘走过’这个重叠使用的词之外,文中还多次使用了‘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学生在之前的问题基础上很快领悟到,重复语句能表现强烈的情感,重復使用“走过”既表现了作者对每个地点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和阿妈一同走过这些地方的喜悦,而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更是充分表达了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所感受到的幸福心情,既从情感内涵上抒发了强烈的欣喜之情,也在结构上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看似重复,实为神来之笔,不断向读者传递本文蕴含的思想情感。此外,那些对景物的描写和看似随意的聊天,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例如,月光照亮的村道“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这是村里的风俗”“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春天,我们种油菜,种蚕豆。我在豆田里找兔草”,从这些拉家常一样的叙述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村庄的安详、整洁、富饶,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为作者带来了安宁而幸福的生活,她才有条件和阿妈悠闲自得地“走月亮”,享受亲情。又如作者思考着“我们要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预示着在外工作的阿爸就要回来了,届时家人欢聚一堂,吃着自己亲手收获的新谷,想必更加幸福快乐。通过对课文的进一步分析,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叙事性散文利用叙事传达丰富情感的特色,体验本文蕴含的浓厚亲情。

看到学生有所领悟的表情,笔者进一步提问:“如果你和爸爸妈妈一同‘走月亮’,你们会去哪里呢?会谈些什么?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还感受过哪些幸福时刻?”学生再次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人回忆起夏天的夜晚爸爸妈妈带着自己在院子乘凉,教自己认识星空的情景;有人想起爸爸下班回来不顾疲惫带自己去操场骑自行车的经过;有人说起妈妈在月下为自己唱歌谣的趣事。这些问题与课堂导入时提出的问题遥相呼应,但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这些看似平淡的瞬间突然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从中感悟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关爱,这种体会的升华,正是本课教学重点所在。通过笔者的引导和讲解,学生的思想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情感都获得升华,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走月亮》是一篇如诗如画的优美散文,通过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理解叙事性散文特点,体验文字之美和叙事性散文独有的魅力,同时也可较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其从文本中体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美妙意境,以及温馨、幸福的浓厚亲情,进而真正走进叙事性散文,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罗献(1973—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