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雷雨》为例谈识字教学法的应用

2021-09-10湛善凤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字音雷雨写字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片段为例,从“音、形、义、写、用”五个方面介绍识字教学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以及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关键词】音 形 义 写 用 识字教学 《雷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82-03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的前提,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识字时出现不少误区:一是未正确把握识字教学侧重点。在部编版语文教科书当中,编排了两类字,一类是“会认字”,一类是“会写字”。“会认字”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字,是名副其实的“生”字。“会写字”是指学生已学习过的字,要求既会认字,又会写字。根据低段学生识字量少的特点,教师应当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会认字”的教学上,可是,部分教师却错误地认为考试的时候更多的是考核“会写字”,因此,在“会写字”的教学上下大功夫,而忽略“让学生大量认字”的教学。二是只重视“音”的教学。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生字时,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朗读,认为学生只要“音”读对了,就表示掌握了。三是脱离文本的“集中识字”式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识字时,把生字集中在一起,整节课只是围着“字”转,完全脱离文本,使得课堂变成了单调的识字课,也让语言脱离了具体的语境,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实践。四是平均用力指导识字。有的教师在教学每一个字时都用一样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导致识字重难点不突出,费时较多,学生记忆反而不深刻。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识字教学呢?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思路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運用能力,强化运用,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训练,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从学习到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依据这个编排思路,笔者认为识字教学应从“音、形、义、写、用”这五个方面进行教学。下面笔者通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这篇课文详细说明怎样进行“音、形、义、写、用”的教学。

一、“音”的教学

《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雷雨的短文,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本篇文章的会认字有五个:压、蝉、垂、户、扑;会写字有9个:雷、黑、垂、新、扑、乌、压、户、迎。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是中华文化最显性的载体之一,隐含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读准字音是识字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的第一步,就应该是对学生进行“字音”的教学。以下是教学《雷雨》的片段实录一:

师:同学们都把生字词画出来了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划出来的生字词,同桌之间再互相读一读,如果遇到不懂的,那么就请同桌教一下吧!

(学生自由读生字词)

师:(把字卡粘贴到黑板上)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黑板上排队啦!你们能喊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想来拼读一下?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随机请2名学生拼读生字词,并强化“垂、蝉”的发音。)

师:我们分小组读一读吧!来,从第一组开始读,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师:读得真棒,接下来咱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生字宝宝把拼音去掉了,还带上了词语宝宝,你们还会读吗?咱们来进行一个男女生读字词比赛,好不好?

(学生分男女比赛读)

师:咱们班的男女生都这么棒,大家再集体读一次吧!

(学生集体读)

师:每个字音都读得这么准确,现在生字宝宝和词语宝宝又回到了课文里面,一起放声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课文流利地读出来。

(学生集体读课文)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落实“字音”的教学。教学流程分为:自主认读—拼读(强化拼音)—小组读—集体读—游戏中读—在具体的语境中读。这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主认读”是对学生一年级时学习拼音情况的检测;“拼读”再一次强化拼音,同时在个人读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拼不准的音,进行正音;“小组读”“集体读”起到“以强带弱”的作用;“游戏中比赛读”激发学生“读”的欲望;最后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中,检测学生前面“读”的情况。通过这几次“读”的反复强化,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至少达到85%。

二、“义”和“用”的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读准字音”只是完成了识字教学的其中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识汉字,但是不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这种状况在平时的习作表达中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学生并不理解汉字的意思,因缺乏对汉字“义”的理解而无法运用和表达。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关注字音的教学,还要落实“义”和“用”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以下是教学《雷雨》的片段实录二:

师:你看,我们把句子都读通顺了,但是你们明白这些字宝宝在句子中的意思吗?让我们一起去理解吧!

师:“压”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①往下用力;②控制,使稳定,使平静;③逼近。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课文中的“压”应该选择哪种解释?

生(全体):第一种解释。

师:同学们,请看图片,黑沉沉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谁能用“压”字来说一句话?

生1:小明把杯子重重地压在桌子上。

生2:我把课本压在书桌上。

生3:小草被一块大石头压住。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不但理解了“压”字的意思,还能正确运用“压”字进行说话。老师给你们点个赞。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伸出你的小手,假如你的小手就是树枝,忽然一阵风吹来(师作吹风状),树枝会怎样摆动呢?

(全体学生摆动小手)

师:风吹得更大了,树枝又会怎样摆动呢?

(学生朝各个方向快速摆动小手)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刚才你们的小手摆动的时候,朝哪个方向的都有,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字来形容这种情况呢?

生(齐声):乱。

师:我们的生活中,哪种现象可以用“乱”来形容?谁能用“乱”字说一句话?

生4:马路上车来车往,乱极了。

生5:一阵风吹来,地上的纸被吹得到处乱飞。

师:看来大家对“乱”字的意思都弄明白了。大家请看这句话“蜘蛛垂下来,逃走了”。为什么这里不用“掉”和“落”?

生6:因为有一根丝拉着。

师:你的眼睛真亮。(教师当常演示垂的样子)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垂。请同学们看图,图上有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

生7:柳枝。

师:你能用“垂”字说一句话吗?

生7:柳树垂下细细的枝条。

生8:公园里有翠绿的垂柳。

生9:我们在垂柳下照相。

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对“垂”字掌握很好。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1—2年级识字教学提出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与交流,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意思之后才能正确运用。而教师也只有在学生“运用”的过程中才能检测学生对词语的“意思”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义”和“用”必须结合训练进行。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运用“借助字典解释、图片、动作、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观看课件、当堂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压、乱、垂”这三个字的意思,由于这些方法都比较直观,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因而学生对这三个字理解得比较好。但是,教师并不满足于学生能说出意思,还通过“说话”引导学生运用这三个字,在“说话”中检测学生的运用能力,真正达到了“语文课程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形”和“写”的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从以上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写字教学也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写字”的指导。要让学生真正写好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形”进行分析。下面是笔者在教学《雷雨》一课时的“形、写”教学片段实录:

师:字宝宝的读音、意思我们都记住了,还懂得了运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

(学生鼓掌)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宝宝的样子吗?

生1: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

生2:换部首。

师:孩子们记得的识字方法真多!我们还可以通过字的结构来记字。(课件出示:垂、乱、压)接下来,咱们来观察要写的这几个字宝宝是什么结构。

师:(边说边示范)“垂”是一个独体字。写独体字时要注意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上面是“短撇”,下面的“横”逐渐加长,中间的“横”最长,剩下的“横”逐渐变短。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学生书空)

师:“乱”字是左右结构,需要分成两部分来写。左右结构的字有时是左窄右宽,有时是左宽右窄,这个字是“左窄右宽”,我们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看清楚啦!大家一起来书空这个字吧!

(学生书空)

师:“压”是半包围结构,写这个字的时候,注意不要漏掉一点。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包围部分下面的一笔,要写得舒展,并且能包住上部,其他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雷、黑、垂、新、扑、乌、压、户、迎”是本节课要求的“会写字”。“会写字”就是要求所有学生既会认字又要会写出来,而且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要想让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分析“字形”,即字的间架结构,在教学“会写字”的时候,做到“形、写”不分家。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运用以前的“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让学生进行“字形”的识记,而是把“形、写”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字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写美观。同时,记忆“字形”。

教师主要指导学生学习了“垂、乱、压”三个字。选择这三个字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三个字的结构分别是独体字、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学生学会这三个字的书写规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迁移到其他相同结构的字上。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经过教师这样的指导,95%的学生都能正确、工整、美观地写好这三个字。

识字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影响着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只有围绕“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字音,清清楚楚地记忆字形,明明白白地理解字义,认认真真地进行书写,灵活自如地自主运用”这五个目标进行识字教学,才能让学生的识字能力有所提高。

【作者簡介】湛善凤(1980— ),女,汉族,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字音雷雨写字
论沈宠绥运用《洪武正韵》辨正水磨腔入声字音
雷雨天
我学写字
雷雨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雷雨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