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疗效

2021-09-10赵孟天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手术临床疗效

赵孟天

【摘要】目的:研究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疗效比较。方法:从我院疝气患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别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和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时,可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儿恢复健康,将对患儿的创伤降低到最小,且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患儿术后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传统手术;小儿疝气;临床疗效

前言

腹股沟疝俗称为疝气,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是由于部分组织或者器官偏离原理位置,进入到机体内薄弱或者空隙的地方。小儿疝气多发生腹股沟斜疝,主要是由于腹股沟鞘状突闭合不全,造成腹腔内容物由疝环突出进入体表。主要是婴儿待发育的腹壁,多是由早产或者体重过轻造成。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会进行高位结扎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且手术时间长,不利于预后恢复,且临床复发率较高。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简单、切口小及恢复快等特点,本文选择100例疝气患儿,比较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现将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选取100例疝气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患儿主要选取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患儿年龄在2~10岁,平均年龄(4.12±0.43)岁。体重在15~34kg;其中男孩65例,女孩35例,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原发性腹股沟疝诊断标准,且为单侧疝者。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儿;双侧疝;复发疝。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在患儿腹股沟疝行约3cm斜切口,并逐层分离,最终将精索显露出来,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将疝囊显露出来,切开疝囊,并做分离,并在疝囊颈部进行结扎缝合,逐层关闭缝合。

1.2.2观察组:给予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患儿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后,取患儿仰卧位,在脐下缘行横向约0.5cm切口,设置气腹压,控制在5~6mmHg的压力,脐下缘设置腹腔镜和套管针作为观察孔,利用吻合线穿过硬膜外处套管针,在投影处上缘向上戳破皮肤,潜行于内环口的内板周处,由输精管的表面穿过后,刺破腹膜,直接进入腹腔,将针退出,将线圈留置腹腔内部。按照相同的方式,套管针再次进入,并在前面出针点汇合,套管针进入线圈后,并收紧,肌腱吻合线套入线圈后,并环绕内环口一周,收紧疝环后打结。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 。

②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阴囊肿胀、腹胀和继发性鞘膜积液。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腹股沟疝主要是指发生在患者腹股沟的缺损转移至体表突出进而形成疝,俗称“疝气”。主要位于患者的大腿和下腹壁的交界处,包括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腹内压力增大,且腹部的强度降低造成。临床中疝气患者主要是由于腹股沟鞘状突先天性未闭合,临床数据发现,小儿疝气患者发病率在我国每年高达200万之多。傳统的手术治疗对患儿强行拉拢腹股沟韧带和肌腱,且由于开放式手术对患儿造成较大的创伤,手术时间较长,且术后易复发。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中应用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疝气越来越多。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不经腹股沟管,对其腹股沟管的生理结构未造成破坏[3]。在腹腔镜的协助下,对高位疝囊进行结扎,将对患儿的损伤降到最低。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在腹壁表面未留下疤痕,即在手术当天就可进食,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本文研究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对于疝气患儿比较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相较于传统手术,可加速患儿恢复健康,缩短治疗时间,且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儿痛苦,对提高其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应海峰,张伟萍,尤匡掌,等. 低剂量丁丙诺啡对小儿全麻下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后镇痛作用观察[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8,23(8):916-921.

[2]王辉,陈永军,徐申.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中循环指标及苏醒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7):1319-1321

[3]吴川江,吴曦.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4):179-181.

猜你喜欢

传统手术临床疗效
透光旋切术与传统剥脱术治疗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临床利弊对比分析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