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课程思政研究
2021-09-10宫晋强
宫晋强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依靠课堂教学育人主要途径,增强高校思政工作效果。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专业建设情况,依托课程建设基础,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强调教师关键作用,以学生学习效果的獲得为准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课程育德功能,不断优化课程建设,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育德功能并举的新局面。
关键词:课程思政;电子商务;立德树人;专业建设
2016年12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是在以德树人为核心的大环境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之中的全新尝试和探索。
一、正本清源: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一)明确任务
当前很多高校注重学生智育的发展,在课程中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轻视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塑造,使思政课程形单影只、收效甚微。课程思政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强调高校应进行三全育人,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将价值引领与传授知识合为一体,在授业、解惑过程中,重申传道功能,即立德——价值引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伦理道德、传统文化、理想信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课程思政本身又强调树人要求,即对人的培养,要求高校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保障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将树人目标融入进课程教学之内,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专业使命
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在新的技术和媒体助力下,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服务化的发展特征,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经济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设立的管理学类新兴专业,培养具有技术、商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但因电子商务专业涉及多个学科交叉,不同院校形成了差异化培养特色,不过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电子商务专业正在寻求新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计,培养能引领技术与商业融合创新的优秀人才。正是在这样一种时代呼唤、教育发展迫切需要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应时而生,对引导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技能走向道德和创新,实现电子商务学习和学习者全面发展与成长,提出新的构想与指导。
二、因地制宜:建设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课程思政
(一)专业是特色
高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应制定、修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专业新型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以三集三提为基础优化专业课程思政的方法体系,完善专业课程思政的制度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将课程思政融入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全面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致力建设国际化专业和世界一流学科。
(二)电商思维发展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进专业教学模式、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创新专业教学方法、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完善专业教学评价。应结合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技术、商务、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思想政治课为核心,专业知识、技能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在电子商务专业强化价值引领的基础上,进行商务、管理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等技能的传授,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依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同心圆,使全部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心、同向、同行,形成合力、产生协同效应。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其技术、手段不断变化、发展特性,专业同时应不间断开展专业教师培训、跨院校专业间交流,加强与企电商业沟通和紧密合作,强化教育教学活动管理与考核,全方位落实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保障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三、本固枝荣:依托课程建设基础发展课程思政亮点课程
(一)课程是基础
教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主要途径,而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是课堂,课堂依托课程进行安排布置,因此课程思政建设对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意义重大。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基础不牢,思政建设则犹如无根之萍、无源之水。因此要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保证课程建设的同步、有效开展。尊重课程建设规律,构思课程设计,进行课程开发,落实好课程设置、课程排布、课程标准。其次要遵循专业特征和学情现状,科学阐述课程定位,组织好课程实施,监测课程质量评价。
(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亮点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商务型、技术型、战略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制定好基于课程思政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注重在价值引领下的电子商务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根据课程建设适宜构建以思想政治课为核心、专业技能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思政课程体系,各门课程之间应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协调与配合,将思政教育在各层次间合理布局、妥善安排,确保思政元素无遗漏、价值引领效果显著。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偏理论传授的电商职业技术课和偏技能培养的电商职业技能训练课,又可以分为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和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程在构建思政课程中,应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融入思政元素,呈现不同思政内容和效果。根据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特点,遵循整体性融入、针对性融入、艺术性融入、协调性融入、集成性融入原则,使课程思政建设在电子商务专业,既能展翅翱翔,也能落地生花。
四、春风化雨:课程思政教师要以德立身、怀德立学、施德于教
(一)教师是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品德和智育的塑造者,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既是教师的权力也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第一线工作,高校教师应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坚持文化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实施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综合协同育人,践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
(二)打造卓越电子商务师资
电子商务专业是高校的一个新兴专业,师资队伍构成比较多样,既有擅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工科人才,也有擅长金融、商务的经济类人才,还有擅长组织、交际的管理型人才,绝大多数教师的授课方向和专攻领域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既要协同作战又要各自主政,同时应整合思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成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形成相互支撑、沟通顺畅、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教师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任务,首先要保障教师养成育德意识,其次要求教师具有育德能力。具体就要求专业既要强化师德师风的建设,同时又要制定、完善教师学习、培训体系。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带头人、课程思政骨干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积极进行校际交流、学习培训、参与企业锻炼,建设一支高水平、信息化、专业化的一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同时聘请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学者,行业、企业专家,以及社会各界先进人物和代表为特聘讲师,進行思政教育,参与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组织领导、协调配合,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更上一层楼。
五、九九归原: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是让学生感到、想到、悟到
(一)学生是成效
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效是检验教育教学活动唯一标准。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基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前提进行,并依此进行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强化德育、素质要求,配套课程思政课程体系与课程思政教学标准。基于《华盛顿协议》根据学生毕业标准,建设、施行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和课程思政教学计划。同时教育教学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区分与研究,讲究因材施教。
(二)塑造电子商务精英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来自不同地域、区域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之间有着显著差异,因此,电子商务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要立足专业的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学生特点有的放矢。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比较广,人文、德育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要改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授课方式、完善评价考核标准,确保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达成。通过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要使得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由能力本位向学生人本本位过渡,教学的价值取向要服务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重的卓有成效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就是要根据专业特征和专业发展状况,有的放矢,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其次要重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强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亮点所在;第三要重点挖掘思政元素,赋予教育教学以灵魂和方向;第四要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最后要基于学生学习成效不断调整、优化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使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掷地有声、成效显著。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遵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按照基于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登记证书设置相适应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专业大赛、以赛促建的岗证课赛协同育人体系架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参照以思想政治课为核心、专业技能课为骨干、综合素养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思政课程体系,多渠道、多途径发散式开展育人活动。鼓励专业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目标,深入研究课程思政融入点,以发散创新方式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激发广大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广大教师深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校各专业之间、校际之间、政校企之间应加强合作,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与制度,形成高效可靠的协调机制;在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共享育人;学习借鉴典型课程、先进案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监督落实,确保课程思政建设顺利进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N].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教授 沃耘.天津日报.2019-03-04 (009)
[2]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李国娟 中国高等教育 2017年Z3期
[3]深耕课程思政[N].俞明祥.中国教育报.2019-03-14 (010)
[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N].本报评论员. 解放军报. 2019-03-19 (001)
[5]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N].本报评论员.解放军报. 2019-03-20 (001)
[6]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选择[J].孙杰,常静.中国高等教育 2018年23期
课题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新商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方法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2-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