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网络社会的崛起

2021-09-10项闪珊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

项闪珊

摘要:曼纽尔·卡斯特指出信息技术的变化引发社会变迁,重构社会结构,形成网络社会。本文从网络社会大背景下,重新反思移动网络社会崛起给社会公众带来的变化。卡斯特通过对通信技术变迁的考察,创新性的提出了流动空间与无限时间理论,重塑时空观念,在这样的时空观下,也产生了时空界限模糊、电子礼仪、数字鸿沟等问题。

关键词:网络社会;流动空间;无限时间;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已然来临,社会结构重构,形成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曼纽尔·卡斯特作为网络社会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先后提出了流动空间、真实虚拟、网络社会身份认同等理论,揭示了社会变迁与移动通信技术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理解网络社会的崛起、媒介与社会互动的关系提供重要依据。《移动通信与社会变迁:全球视角下的传播变革》是卡斯特及其合作者从全球視角下阐释了通信技术的变革、移动网络社会的崛起,揭示了移动通信的社会意义。

一、移动通信与社会的变迁

《移动通信与社会变迁》回答了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兴起和发展所引发的人类通信变迁问题。技术虽不能决定社会,但是影响社会的发展,引发社会结构变迁。相对于移动网络繁荣的今天来说,书中的数据和案例显得略有陈旧,但对今天移动网络的再思考颇具指引性。在这本书中,卡斯特分为两部分对移动通信与社会做详细的阐释。第一部分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介绍世界各国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对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和社会地位的公众产生影响,带给日常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部分基于无线通信的影响,从不同主题阐释社会公众的变化,如无线通信对青少年文化的影响、无线通信对时间空间界限的变化、无线通信在社会运动和政治权力中作用等。整本书都离不开“网络社会”这个概念,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网络社会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中渗透着网络逻辑。

二、移动网络社会的时间与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社会公众生活的基本维度,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是社会变革最直接的表现。无线通信技术的变化重塑社会公众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而公众时空习惯的变化塑造人的行为。卡斯特等人将时间和空间定义为“流动空间”和“无限时间”。流动空间是指,“在电信、交互通信系统和快速交通运输技术等技术支持下,物流组织通过网络通信在一定距离之间所同时进行的社会交互活动。[1]”流动空间不是指没有固定位置的空间,而是指与通信网络相联系的区域构造,即移动通信形成了在同一时间同时触摸本地和全球的新空间,新空间可以是家庭,也可以是工作场所,个体能够在家庭或办公室连接到家庭与办公室之外的任何地点。在这种流动空间的设定下,原本的时间概念不复存在,时间逐渐转化,与流动空间交织在一起。

移动通信的无所不在意味着超越时空,通过对时间的压缩和排序,产生一种新的时间习惯。无限时间是指按照时间密集排列或根据顺序的瞬间而即时排列社会行为的先后顺序。[2]时间不再禁锢于传统时间的限制,弹性更强,可灵活安排个体的活动,逐渐模糊生活周期。移动通信强化了网络社会瞬时性的特点,每一个闲暇的时间都可以通过通信手段给社会生活管理带来更为充足的时间。任何等待的时间都有可能成为通信的时间,时间被“软化”,各种社会互动可以同时进行。青少年可以用空闲的时间玩游戏、听音乐来消磨时间,以防他们感到无聊。当下用来“消磨时间”的时间似乎更多了,学生们上课时间开小差玩着手机,吃饭玩着手机,走路玩着手机,通信时间在侵占个体生活的时间。

三、移动网络社会带来的新问题

(一)时间与空间边界模糊

无限时间影响生活时间和工作时间,模糊时间的概念,也模糊空间的界限。工作时间中可否有私人时间、可否处理私人事情、生活时间可否拒绝来自工作时间的工作电话、生活空间可否拒绝工作……这些问题从移动通信出现便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网络和通信无处不在的现在,这些问题日益尖锐,却又不知不觉中同化个体的时空观念,将之视为正常的时空观念。生活时间和工作时间的边界似乎消融,整个社会进入无边界的状态,组织群体和社会活动的边界也日益模糊。通信和网络能够在各种各样的时空中进行,可以是车站、候车室,也可以是在移动中进行,社会活动被重置、融合,边界被模糊。

(二)电子礼仪问题

时间和空间的模糊带来了电子礼仪的问题。移动通信的发展对社会融合和瓦解具有重要作用,移动通信形成的时空环境,使个体的行为规范受到约束。移动礼仪的传统规范在新的环境下重新界定,集体性的共同行为被社会承认,并形成社会礼仪规范,即电子礼仪。这种礼仪规范或自发形成,或被社会建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礼仪规范,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如日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设置特殊的时空网络,在这个区域内使用移动电话,必须接受严格的集中控制。移动通信的即时性与便捷性带来困扰,卡斯特认为,如何应对移动电话随时保持联系的特点以及日益严重且无法回避的无线传播的侵扰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电子礼仪逐渐规范也是社会学习的过程。5G时代来临,万物互联,网络社会日趋复杂,每个个体置身于随时呼叫、被呼叫的网络中,个体时空被冲击,电子礼仪的问题不得不被严肃看待。电子礼仪会不会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会不会有明确的条文规定限制与保护个体的行为?电子礼仪的问题仍有待思考。

(三)数字鸿沟

移动通信发展的不均衡及个体使用行为的不同习惯带来了数字鸿沟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数字鸿沟”,发展中国家“城乡数字鸿沟”,中青年人与老年人的“家庭数字鸿沟”,这些鸿沟问题都是不可逃避的。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新闻报道网络教学,尤其一些农村或贫困的学生为了上网课四处找信号、蹭网的新闻,这些新闻无疑将城乡数字鸿沟的差异展现出来。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通信技术的变迁,数字鸿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结语

移动通信为网络社会技术平台的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而网络社会的活动则围绕着信息和通信网络进行建构。网络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移动通信社会的推进和深化,从电子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到互联网的进一步强化,当下的社会活动饱含网络逻辑。移动网络社会已然崛起,带给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要关注思考电子礼仪、数字鸿沟等未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可文.移动网络社会的崛起——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著作解读[J].青年记者,2016(14):31-32.

[2]曼纽尔·卡斯特等:《移动通信与社会变迁:全球视角下的传播变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P.145.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个人对知识深度的自我评价程度与个人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的关系研究
论网络社会中阅读可信度与阅读诚信度的重要性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
网络社会“组织化”与政治参与
近年来中国公共精神的研究谱系与前瞻导向
网络负面道德环境及对危机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