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路径探析
2021-09-10邓倩
摘要:本质内核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自诞生就发挥着鼓舞人心、激发革命热情的积极作用。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有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有助于实现中国梦。面对目前传播的现实境遇,要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创新传播载体和渠道,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提高张思德精神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张思德精神;为人民服务;大众化;路径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党员,也是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先进典范。张思德精神,从狭义来讲,是将张思德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迹所表现出的思想观念和高尚品质在理论上进行的总结概括。从广义来讲,张思德精神已成为以其名字命名的、以其类似精神品质作为自己的基本内涵的精神的代表。[1]
一、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的时代意义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2]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有利于广大人民掌握其先进的文化内核。
(一)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人民意志的执行者,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任何特殊利益。而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使全心为民、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印在新时代党员头脑里,有利于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忠于党和人民。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党群关系,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执政基础。
(二)有利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
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内核是“为人民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相契合。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和道德文明建设都涉及主体的参与、主客体关系的建构,二者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在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有利于引导人民群众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多变的当今,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工作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推进我们的道德文明建设,把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转化为当代公民的内在修养和自觉实践,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三)有利于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是一项全民共建共享的民心工程,它的实现是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参与的。中国梦的实践属性要求其必须掌握人民大众。[3]弘扬张思德精神,有利于净化党员干部的精神,规范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使党员干部从实践中领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先人后己、不计回报的张思德精神也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建设中发挥积极主动性,夯实中国梦的基础。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党群关系、社会关系的和谐,以促进民族团结,凝聚全民力量共筑中国梦。各族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实践,就是实现中国梦的过程。
二、新时代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的路径
张思德精神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与意义,需要将其传承发展。新时期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需要不断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式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
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体中积极开展张思德精神教育与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自身素养,以发挥好党员干部在各方面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践行张思德精神,能带给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教育引导作用。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张思德精神内涵的教育,使党员干部充分理解张思德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内核,提高自己为民服务的本领和精神境界,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其次,要在党内建立奖惩机制,从正面开展典型示范活动,对积极践行张思德精神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给予褒奖。从反面严厉惩戒有令不行、爱民意识淡薄的党员干部。通过教育和制约并行的方式来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精神并促进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以身作则地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学习和践行张思德精神。
(二)传播载体和渠道多样化
有效地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传播要依赖一定的物质载体,使张思德精神物化于形。一是要通俗化,即用贴近群众实际生产生活的方式方法来弘扬张思德精神。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为年轻一代所喜闻乐见的媒介,在信息传播和公众讨论中起到了核心信源和群体集聚的作用。在宣传张思德精神的载体选择上,采用不同群体乐于接受的方式,使传统媒体报道与社交媒体传播形成互动,将具有“张思德精神”的人和事具体化,在不同的平台发布报道和宣传,塑造张思德精神多元表达、立体式传播的模式。二是要广泛化,结合多种传播渠道,使张思德精神在各行各业得以弘扬,拓宽张思德精神影响的覆盖面。促使张思德精神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平时工作、日常生活,成为大众心中一种普遍存在的价值规范,使张思德精神的发展从个别群众走向普遍群体、由官方主导走向群众自觉维系,持续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
(三)建立专门的保障机制
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来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推进张思德精神大众化是一项持久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配套机制予以保障。一方面,要完善企事业单位职位迁升制度。将传承张思德精神融入企事业单位员工职位晋升机制,尤其是针对各部门内党员同志的发展时,要让真正为民服务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奖励机制。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用來奖励和鼓励那些从事张思德精神学术研究、践行张思德精神的突出人物。解决那些真正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的后顾之忧,让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得到自身发展的必要物质或精神补偿,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才积极参与到张思德精神大众化的发展与传播中来。
参考文献:
[1]朱伟.新时期弘扬张思德精神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03):30-3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3]崔庆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助力中国梦研究[J].阴山学刊,2018(01):83-95.
作者简介:邓倩(1995-),女,汉族,四川德阳人,马克思主义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