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1-09-10徐桂兰

国际护理与健康 2021年5期
关键词: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

徐桂兰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某省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标准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统计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试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58±1.52)d 和(8.95±2.18)d, 短 于 对 照 组 患 者 的(8.01±2.48)d 和(11.72±3.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1/4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2.50%(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2.50%(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50%(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心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其负面心理,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抑郁焦虑;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模式;生活质量;常规护理

一、前言

从本质上分析,优质的临床护理工作可以说是保障患者健康安全的必要前提。因此,现阶段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优质护理,已然成为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80例患者。

1. 入组标准

患者病情均确诊,符合《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认知功能正常;心功能分级Ⅱ~Ⅲ级者;研究与医院伦理要求相符;患者知悉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2. 排除标准

伴有精神疾病者;意识障碍者;伴有其他系统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语言、听力功能障碍者。

3. 分组标准

根据双盲法分组标准将患者均分成两组。

(1)常规组

男20例,女20例,年龄48~77岁,平均(61.27±10.52)岁;疾病类型:17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9例慢性心力衰竭和2例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Ⅱ级17例,Ⅲ级23例。

(2)试验组

男21例,女19例,年龄49~76岁,平均(61.30±10.49)岁;疾病类型:18例高血压,11例冠心病,10例慢性心力衰竭和1例心肌梗死;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2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包括心理干预、生理护理、环境调节、体征监测、药物指导,具体措施见下。

1. 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时主动与其交谈以掌握患者心理状态与承受能力,相应调整心理干预内容。针对焦虑者,可为其耐心讲解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治疗方法,及时答疑,解除患者警戒;针对抑郁者,可向患者家属、亲友、朋友申请帮助,共同予以支持与鼓励;针对担忧者,可分享病情控制良好病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2. 保證巡视强度及质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针对采取心内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需叮嘱其卧床休息,维持血压平稳,防止血压过高而导致的吻合口出血等情况,在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务必多多留意,避免外渗等情况的出现,在停药时逐渐减量,以防止高血压反跳[1]。

3. 强化用药安全管理

要想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则必须要确保用药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在展开护理工作时,一方面应当结合说明使用药物、操作设备,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确定最为适宜的使用方式,使用之后则有效保存药物,并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当了解患者是否对某一药物过敏、排斥,若是有不良反应,则做好工作记录,加强药物使用管理,确保无误后再使用适宜的药物。

(三)观察指标

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药物外渗、跌倒、用药错误以及脱管等事件。

2. 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负面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评定与对比。

3.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的依从性评分制度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进行评估,同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以手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上均以100分为满分。

(四)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结果

统计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详情见(表 1)。结果显示试验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58±1.52)d 和(8.95±2.18)d, 短 于 对 照 组 患 者 的(8.01±2.48)d 和(11.72±3.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1/4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12.50%(5/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2.50%(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77.50%(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四、讨论

心血管疾病主要包含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等疾病,患者在患上心血管疾病以后,不僅日常生活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病情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死亡的现象[2]。其中心血管内科是诊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该科室收治患者病情特殊,临床护理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常容易发生诸多问题,如护理工作效率低、患者负性情绪严重、护患关系紧张等,严重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取决于与患者的沟通是否顺畅。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注意他们的行为,尽可能表达准确,平静和稳定的沟通技巧的使用,真诚和友好地与病人交谈,注意病人的情绪起伏,避免病人产生消极情绪。患者希望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更多关于自己病情的信息,并渴望从医务人员那里得到安慰,肿瘤患者对护患沟通的需求更加明显。心理健康护理服务实现的最重要的先决要素条件之一是能够赢得入院病人的高度信任,热情积极欢迎接待在这里入院的就诊病人和病人家属,亲自到场护送入院病人和他们的病人家属,作为表示,医务人员尤其应该用他们自己的心理语言、表情、动作和他的专业护理技术水平,积极与入院患者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合作关系。主动电话通知该名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我介绍,详细讲解病情及病房环境系统的相关知识,多沟通,多关心患者的感受,多交朋友,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优质护理下,护理人员的健康宣教能够帮助患者对疾病树立正确认识,很多老年患者因为对预后缺乏自信而导致依从性下降,我院通过健康宣教方法能够转变患者的错误看法,并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充满信心[3]。优质护理模式紧紧把握临床护理的前沿,认识到患者参与在改善预后中的重要意义,例如我院采用健康宣教的方法,使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自我管理方案,进而能够从饮食、用药、锻炼等方面入手,主动配合临床干预工作,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因此具有满意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强。在临床上,自我管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情绪状态有着直接影响,我院在优质护理中,通过心理放松疗法、社会心理支持、运动心理干预等,能够有效使患者生理心情状态得到放松、临床心理症状也能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质量更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部分心血管疾病内科住院患者家庭施以优质住院护理服务模式不仅能有效减轻焦虑抑郁症的情绪,优质住院护理在有效改善部分心血管疾病内科住院患者的自负性抑郁情绪和术后治疗上的依从性中发挥着积极性的作用,而若是以一种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的住院护理服务方式治疗为主,则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住院护理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住院护理环境,使他们始终以积极的心情主动配合住院护理师的工作,进而降低住院护理风险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维持疾病患者高质量健康生活,在临床上是极具推行与应用意义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春玲,马春燕.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5):72-73.

[2]蔡春青,延琼,陈金歌.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176,179.

[3]热孜万古力·托乎提肉孜,买里哈巴·吐尔逊.研究和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5):144-145.

[4]程丽萍,徐丽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6):172-173.

猜你喜欢

优质护理模式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优质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应用及价值评析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维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