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德育于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

2021-09-10陈艳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高年级德育

陈艳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期的根本教育任务。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所以,笔者在实施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时候,探索多样的策略将德育融于教学中,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地”。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阐述营造育人环境、优化教学方式、组织实践活动这三种教学策略,为其他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德育;融入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立足该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渗透德育,使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1]随着教育领域对“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被提出来了。由此可以看出,将德育融入语文学科是必要的。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探索融德育于教学的策略。下面,笔者将以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详细阐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育人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环境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2]建构主义学习者早已立足环境的重要性,建议教师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对此,在融德育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以营造育人环境为手段,建构适宜的育人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一)利用教室营造育人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利用教室营造育人环境,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室互动的过程中,受到熏陶,自然而然地实现环境育人。

笔者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立足新课标中提出的让教室中的每一面墙开口说话的要求,对教室墙壁进行了装扮。比如,笔者在组织《北京的春节》教学之前,笔者将春节物品,如春联、福字等装贴到教室墙壁上,将灯笼挂在窗户上,借此营造出浓浓的春节气氛,使学生们受到春节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习春节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笔者还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借此使学生们通过阅读受到良好熏陶。

(二)利用教材营造育人场景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营造育人场景的基础。在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创设特殊场景,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在自主性的作用下感知到育人因素,有效地实现环境育人。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实施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位母亲在工厂辛勤劳动的画面。如此形象的画面,触动了学生们的心灵,不少学生发出了“妈妈好辛苦”的呼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受到了视频中的德育因素的熏陶。接着,笔者结合阅读内容和视频内容对学生们进行引导:“《慈母情深》这篇文章中也刻画了一个母亲形象,介绍了母亲工作的场景。文章中母亲工作的场景比我们看到的视频中的场景更辛苦,你们想要知道母亲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工作吗?你们想知道这位母亲是如何工作的吗?”受到问题的影响,学生们探究文本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自主地走进阅读文本中,对文章中的母亲形象进行探究。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教材内容,不仅轻松地营造出了育人场景,使学生们初步地建构积极情感,还使学生们走进阅读文本中,便于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课堂育人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式,实现课堂育人

课堂是学生们进行语文阅读的主要场所,也是融入德育的主要载体。[3]传统教学实践证明,机械地灌输知识,会将德育排挤在语文课堂外,导致语文课堂德育效果不佳。对此,要想有效地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式,实现课堂育人。

(一)课堂提问,驱动学生品味情感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课堂提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利用适宜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恰当的问题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文本内容,感知文本中的情感。情感因素是德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情感是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的主要途径。所以笔者以文本中的情感因素为切入点,借助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熏陶,建构道德认知。

以《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为例,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以诗情为重点,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笔者先提出如此问题:“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的展现,是诗人心情的具体体现。你们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语句展现出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学生们边阅读边思考。笔者继续提问:“初闻涕泪满衣裳,是说诗人听到胜利的喜讯之后,不禁地流下了眼泪。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吗?”在具体语境的辅助下,学生们轻松地给出答案:“喜悦的眼泪”“激动的眼泪”“高兴的眼泪”。据此,笔者继续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流下喜悦的眼泪呢?这喜悦仅仅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学生们联系古诗的创作背景,从安史之乱入手,对长期的战争,人民颠沛流离的场景进行描述,由此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之心。由此可以看出,在阅读课堂上向学生们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问题影响主动思维,还可以通过由浅入深的思维,深入地理解诗句内容,尤其感受到诗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体会到古诗情感,顺其自然地实现德育熏陶。

(二)小组交流,驱动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通力合作,解决问题,理解所学,潜移默化地锻炼学习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合作学习正是学生学习与他人合作,发展合作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合作学习法,驱动学生们合作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展合作能力。

以《穷人》为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贫困的渔民夫妇在邻居去世后,收养孩子的故事,凸显出了渔民夫妇身上美好的品质,宣扬了“穷人不穷”的理念。基于文本内容,在组织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以文本理念为中心,向学生们提出了探究任务:“这篇文章宣扬了穷人不穷的理念,文章中的故事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呢?”笔者在提出任务之后,引导学生们走进合作学习小组中,合作分析文本内容,探寻答案。在巡视课堂的过程中,笔者看到大部分学生踊跃表达,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之后,笔者随机地选择一个小组,引导他们展现答案。笔者对他们进行了鼓励。他们品味到了合作学习的魅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实现活动育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课内和课外组织多样的活动,利用活动丰富语文教学,同时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获取学习乐趣,掌握学习内容,锻炼学习能力。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融德育于语文教学的载体。所以,在组织小学语文的时候,笔者联系教学需要,组织实践活动,驱动学生体验,实现活动育人。

以《慈母情深》为例,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受到教师的引导,理解了文本内容,同时感受到了母亲身上的美好品质。立足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所得,在课后,笔者组织了表演课本剧的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改编阅读文本内容,之后,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扮演。在合作改变、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踊跃建言献策,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实施,尤其通过体验此活动,增强了合作意识。在学生们做好表演准备之后,笔者创设了比赛活动,引导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笔者和其他学生进行打分。通过观察学生们表演的内容,笔者发现,大部分小组将情感融入了言行举止中,塑造出了无私的母亲形象,如此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实现了情感的丰富。之后,在打分环节,笔者立足其他学生的打分情况,使用赏识教育法对进行表演的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结合教学需要组织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们通过体验活动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还可以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熏陶,可谓一举双得。

总之,在组织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重视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结合教学需要,多种策略地营造环境、优化课堂、组织活动,实现环境育人、课堂育人、活动育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锻炼学科能力的同时,有效地受到德育熏陶,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毅彬.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8):152-152.

[2]王海红.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德育策略研究[J].文化產业,2018,(24):54-56.

[3]谢转红.探究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J].学周刊,2018,(8):20-21.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高年级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