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县域尺度多维减贫成效测度
2021-09-10张芷蔧黄子平
张芷蔧 黄子平
摘 要:多维减贫成效是评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标尺,研究连片特困地区自区域扶贫开发以来的减贫成效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预防大规模区域性返贫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选取武陵山71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包含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等4个维度共计13个指标的多维减贫成效测度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各县域多维减贫成效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各维度减贫成效指数均值大于0。(2)综合及各维度减贫成效均呈现明显的省域空间差异,总体上湖南省各县域减贫成效优于其他三省份。
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多维减贫成效;成效测度;协同减贫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9.37
1 引言
1949年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绩。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人口全面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然而,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发展滞后,农村贫困人口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返贫风险。与此同时,由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制度发展仍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减缓相对贫困,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将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严峻考验。
梳理国内外有关贫困的研究发现,人们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的定义、贫困的测度、贫困的影响因素以及减缓贫困的对策等方面。随着《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制定,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工作已经开展十年,对连片特困区减贫成效的测度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准确把握扶贫开发成效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为新时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新的思路。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設计
本文维度和指标的选取主要参考了人类发展指数(HDI)、多维贫困指数(MPI)等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两不愁,三保障”的减贫目标和武陵山片区减贫成效的具体内容,在综合考虑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4个维度遴选13个指标,建立武陵山片区多维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发展维度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支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反映地区财富的多寡。基础设施维度包括设施农业占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反映地区脱贫的硬性条件水平。居民生活维度包括人均粮食总产量、人均社会消费品总额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反映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以及发展状况。社会保障维度包括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反映地区在教育、医疗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首先采用极值法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其次采用专家意见法与熵权法各50%来确定指标综合权重,最后使用综合评价值计算方法计算出武陵山片区71各县市的多维发展状况,并进一步使用多维发展指数的一阶差分结果,作为武陵山片区多维减贫成效指数。受篇幅限制,计算过程不再赘述。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的实证对象为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数据主要来源于EPS(Easy Professional Superior)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CSMAR)、各县市区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历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个别区县个别年份缺失数据,根据已有数据按年均增长率推算而得。对于个别区县个别指标整体缺失的,根据其相邻区县指标的平均值进行估算。
3 结果分析
3.1 经济发展维度减贫成效测度结果
从绝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2011—2018年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维度发展指数累计增长12.77,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各县市经济发展指数均呈正增长。其中经济发展指数增长较快的为湖北恩施市、重庆丰都县、黔江区,分别增长0.44、0.42和0.35,且黔江、丰都、恩施三县市2011年的经济发展指数较高,经济发展维度基础较好,经济发展维度的减贫成效更为显著;增长较慢的为湖南省泸溪县、古丈县及张家界武陵源区,均增长约0.06,且这三地经济发展维度的基础较为薄弱,后发优势不显著,经济发展维度的减贫成效相对较小;重庆7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1.87,湖北省11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2.29,贵州省16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2.56,湖南省37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6.06,片区内各省份整体差异逐渐减小。
从相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2011—2018年整体经济发展指数的增长率最大的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增长率为292.879%,该地区2018年经济发展指数约为2011年的3倍。本文分析铜仁市万山区2011年经济发展指数在71县市中排名最末,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该地区经济发展维度减贫成效提升较快。增长率最小的为湖南省冷水江市,仅为39.02%,可能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维度基础较好,但基于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其减贫成效提升缓慢。2011年到2018年增长速率超过1的县市共计37个,占武陵山片区的县市总数的52.11%,其中重庆1个,贵州14个,湖北7个,湖南15个,分别占据各省份在片区内县市总数的14.28%、87.50%、63.64%、40.54%。从增长速率来看,贵州省相较于其他三个省份,要略胜一筹。
3.2 基础设施维度减贫成效测度结果
从绝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2011—2018年武陵山片区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累计增加7.6,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湖北省恩施市、秭归县、贵州铜仁市碧江区、正安县等4县市2011—2018年的绝对成效值小于0,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其余县市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增长最多的为湖南省隆回县、涟源市、石门县和贵州省思南县,分别为0.27、0.26、0.26、0.26。重庆7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0.81,湖北省11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0.22,贵州省16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1.68,湖南省37县市2011—2018年发展指数累计增长4.89,从总量上来看,湖南武陵山片区的基础设施整体发展优于其他三省份。
从相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2011—2018年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增长速率最快的为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增长速率达1075.71%,该区2018年的基础设施发展指数相较于2011年增长近11倍。除去上文提到的湖北恩施市、秭归县、贵州铜仁市碧江区、正安县四县市,其他68县市增长速率均大于0。2011—2018年增长率大于1的县市有43个,占武陵山片区各县市总数的60.56%,其中重庆1个、贵州14个,湖南28个。从增速来看,湖南武陵山片区各县市整体表现也略胜一筹,贵州省除铜仁市碧江区和正安县外,其他县市表现也较好。
3.3 居民生活维度减贫成效测度结果
从绝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2011—2018年居民生活发展指数各县市累计增长了13.99,各县市居民生活维度的成效均为正值。其中居民生活发展指数增长较快的为湖南省冷水江市,指数值增长了0.443;增长较慢的为湖北省恩施市,居民生活发展指数仅增长0.006。从片区内各省份总体增长情况来看,贵州省武陵山片区该维度指数的增长要高于片区平均值。
从相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各县市2011—2018年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其中增长速率大于1的县市有39个,占片区县市总数的54.9%,增长速率超过2的有5个县市,其中最高的为铜仁市万山区。增长速率小于0.5的有5个县市,分别是湖北恩施、建始、五峰、咸丰以及重庆黔江,其中湖北恩施市的居民生活发展指数增长率仅有0.03%。
3.4 社会发展维度减贫成效测度结果
从绝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2011—2018年社会发展指数各县市累计增长了5.8,其中社会发展指数增长较快的为湖南省新化县,指数值增长了0.33。然而在社会发展指数递增的大环境下,湖南安化县、湖北巴东县、秭归县、贵州松桃县、重庆彭水、秀山及黔江区发展指数值为负增长。湖南武陵山片区37县市2011—2018年社会發展指数增长4.2,占武陵山片区总增长的72.4%。
从相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各县市2011—2018年的增长速率大于0的县市有64个,其中增长速率大于1的县市仅有3个,分别为湖南城步、新晃以及铜仁万山区。社会发展维度的指数增长速率普遍要比其他三个维度小,可能是由于2011到2018年片区总人口数量下降,其中适龄中学学生数也相应减少,同时各县市各种社会福利性单位床位数及医疗单位床位数在各县市并未大规模扩大,故该维度的成效相较于其他维度,不是十分显著。
3.5 多维减贫成效测度结果
从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区的多维发展指数总体情况来看,2011—2018年多维发展指数显著提升,2011—2018年发展指数的最低值与最高值也有所提高,并伴有片区内各县市发展指数最低值与最高值之间的差距增大。研究期内武陵山片区东南部县域多维发展指数较高,西北次之,中部最低,呈现出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从多维发展指数变化的趋势看,2011年到2018年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区多维减贫成效显著,其中发展指数提升最大的铜仁市万山区,多维发展指数从2011年的0.05提高到2018年的0.22,增幅达382.50%,提升最小的是铜仁市碧江区,从2011年0.34提高到2018年的0.38,增幅为12.03%。从空间格局来看,2011年到2018年的发展指数均值最高的为娄底市新化县(0.42),最低的为湘西州古丈县(0.09),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即发展指数高的地区,周边地区指数也较高,发展指数低的地区,周边地区指数也较低。从减贫绝对成效的整体变化来看,重庆武陵山片区发展基础好,多维减贫成效值较好,呈现相对稳定的中速增幅。
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2011—2018年增长率均为正值,多维发展指数增长率最大的为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尽管其2014年的多维减贫成效值为负,但2018年万山区的多维发展指数值(0.2177)是2011年多维发展指数值(0.045)的近4倍。
4 结论及讨论
4.1 结论
从减贫成效的测度结果来看,综合及各维度减贫成效均呈现明显的省域空间差异,基本呈现省内聚集的态势,总体表现为“东南-西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湖南省总体上各个维度及综合的减贫成效优于其他三省。2011—2018年,各县域多维减贫成效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各维度减贫成效指数均值大于0。武陵山片区各县域的减贫成效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县域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分维度来看,经济发展维度减贫成效显著,社会发展维度减贫成效指数值相对较小,且提升缓慢。
4.2 讨论
通过上述结论我们可以看到武陵山片区多维减贫成效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动跨省区域协作发展。虽然国家给予片区内各县市相同的扶贫政策,但由于各省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政策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片区内减贫成效呈现明显的省域差异性。随着武陵山片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的区域协作意识已经有进一步提高,为了保障区域内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推动片区资源的优化配置,缩小片区内省域发展的空间差异,应该进一步推动跨省区域协作发展。
第二,增强片区内各县市的沟通协作。根据前文所得结论可知武陵山片区减贫成效存在明显省内聚集现象,高值与低值集聚,且县域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应该增强武陵山片区内71县市之间的沟通协调,促进县域间的合作,尤其是跨县市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应该积极调度,加快项目进展,提升减贫成效。
参考文献
袁媛,王仰麟,马晶,等.河北省县域贫困度多维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1):124-133.
陈宗胜,黄云,周云波.多维贫困理论及测度方法在中国的应用研究与治理实践[J].国外社会科学,2020(06):15-34.
毛婧瑶,葛咏,赵中秋,等.武陵山贫困片区扶贫成效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03):334-342.
金贵,胡毅航,陈碧园.长江经济带市域尺度减贫成效测度及其时空演替[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06):972-981.
袁媛,王仰麟,马晶,等.河北省县域贫困度多维评估[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01):124-133.
吉首大学商学院 张芷蔧 黄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