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21-09-10唐文艳
唐文艳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5-064-01
动脉血标本的获取是临床难题,随着留置套管针的问世,使这一难题得到解决,并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从2019年以来,我科采用动脉留置针获取血气标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就动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要点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22~75岁。老年性肺炎15例,阻塞性肺病20例,呼吸衰竭25例,其中8例为危重病人,需随时采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其中成功55例,未成功5例(凝血功能障障碍3例,病人不配合2例)。
二、临床适应症
对使用呼吸机且需监测血气分析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行动脉留置,以便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调整治疗方案,而且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抢救治疗、硬肿症、穿刺难度大的患者中,在多次穿刺后更增加穿刺成功的难度,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误时机,误取静脉血。应用动脉置管代替反复动脉穿刺,为及时采取血标本提供了可靠的路径,保证了采取血标本的准确性。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副作用小,临床效果切实有效。
三、临床穿刺方法
(1)穿刺材料:静脉留置针(20G安全型),肝素帽、3M敷贴、胶布、肝素稀释液、橡皮塞、治疗盘。
(2)穿刺部位:常见动脉穿刺部位有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动脉留置针常见一般采用桡动脉,因其表浅,易定位,附近无重要脏器,供血区域可由尺动脉支配,易于固定,便于护理等优点。
(3)穿刺前试验:动脉穿刺前先检查动脉供血情况,放开压迫的尺动脉,全手迅速变红,即可行桡动脉穿刺;否则,不能行桡动脉穿刺。
(4)暴露穿刺点:保持患者穿刺侧前臂、腕关节和手掌呈水平位,操作者左手食指将其掌心和大鱼际处皮肤绷紧,略背伸,使穿刺点充分暴露。
(5)选好穿刺点:可直接触摸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并在其上方进针;也可将腕关节的宽度平均分成4份,在桡侧1/4处约为桡动脉穿刺点。穿刺部位不能太靠上,避免穿刺到肱动脉,
(6)穿刺步骤:常规消毒穿刺处皮肤,右手持留置针距桡动脉搏动0.5~1cm处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将针套管进一步插入动脉,同时将针芯慢慢抽出,在缓慢顺桡动脉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拔出针芯,贴好敷贴,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并写上时间,做好标记注明是动脉留置针。
四、临床护理
(1)观察穿刺部位:成功置管后应密切观察穿刺局部皮肤有无发红、渗血、渗液、脱管、炎症、水肿;穿刺侧肢端脉搏、皮肤温度及颜色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拔管并做相应处理。
(2)保持管道通畅:穿刺成功后每次采取血标本后需用肝素稀释液封官或用肝素持续缓慢推注。防止留置针堵塞。冲洗管道时,严防气泡进入。为防止套管针反折,需用胶布妥善固定,并注明动脉留置针标记,与静脉留置针区分。
(3)注意留置時间:一般留置时间为1-3天,留置时间越长,血栓形成率越高。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快拔针。
(4)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及采取血标本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至少更换敷贴一次,并尽量缩短留置时间,必要时可全身使用抗生素。
(5)掌握采血方法:取血标本时应准备两只空针,先用一支空针抽出连接管内肝素稀释液约0.6ml,还需抽出1ml血样,之后在用另一支含肝素稀释液的空针抽取血样送检,取血完毕用肝素稀释液封管,采取血标本后一定要将针管里的空气排尽,套上橡皮塞立即送检。当频繁取血,注意可能造成医源性贫血,必要时输血纠正。
五、临床评价
血气分析对于各种急危重症,尤其是呼吸衰竭的诊断、抢救和治疗,以及对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呼吸机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临床评价分析如下:
动脉留置针优点主要有三点:一是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它可以减少动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避免患者因过度紧张而影响结果;二是此方法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不易堵塞,易于固定,导管柔软,不影响患者活动,对血管壁刺激小,患者易于接受,还可以保护患者的血管。三是动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护理既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采用动脉留置针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实施前须加强对病人的心理疏导,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消除心理恐惧,使病人更好的配合;二是操作者应掌握熟练的技术,避免反复穿刺以防形成血肿和动脉瘘,进针角度要适宜,角度太小,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易引起渗漏,角度太大,易刺破血管壁。三是采血后需立即送检,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因为血液离体后,代谢仍在进行,消耗血氧,使PH及PaO2降低,PaCO2升高,会影响检测结果,此外时间耽误太久血液易凝固。
西部战区空军医院 四川成都 6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