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制下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2021-09-10李丹
摘 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分层走班制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走班的过程中获取符合自身学情的知识和学习方法。目前,分层走班制正处于探索阶段,为此,教师要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现状,总结出有效的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分层走班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3-0068-02
引 言
近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困生比例大,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始终用同一标准要求学生、同一教法教授知识,就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走班制下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分层走班制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位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不相同,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2)尊重个性,以学为本的原则。现代教育更加凸显了“以学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碎片化到系统、逻辑化的知识教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1]。教师还要科学制定学习目标,进行“跳一跳,桃子到”的能力目标设定,将教学目标定位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内,尊重学生个体在学习、记忆、自律及理解等方面的差异,并以课堂引导者的角色,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渐进式提升。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落实分层走班制的必要性
分层走班制教学是指在保证行政班级划分不变的情况下,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暂时打破原行政班级的界限,针对同一年级不同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教学班,采用流动制上课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2]。
(一)学习基础的差异性需要分层走班来弥补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使得学生理解起来会感到困难。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导致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间的差距无法快速缩短。随着所学知识的不断增多,优等生与差等生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优等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日渐浓厚;而差等生则越来越不喜欢学习,他们会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尽管面对优等生和差等生,教师始终公平对待,但是差等生无法对数学学习保持持续性的热情。分层走班制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班级,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转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看法,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學习数学的自信心[3]。
(二)行政班教学的零散性需要分层走班来击破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提高了数学能力。在传统的行政班级授课模式下,教师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只能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兼顾教学重点,还要兼顾每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的教学活动是琐碎的、分散的。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通常会事先准备多个教学方案,但是仍然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分层走班制下,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测试要求也是不同的。在对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教师不仅可以进行知识讲解,还可以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因为上课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共同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重点突破这些共性问题。这样一来,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三、分层走班制下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省,重新定位自身
分层走班制下的第一个难题是学生对分层的认识不足,换言之,学生无法明确自身的水平处于哪个层次,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正走入适合自己的班。通过实践与调查,教师发现,只有引导学生自省、重新定位自身,才能让学生接纳真实的自我。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反省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内省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反省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内省,学生能了解到自身解题能力的高与低。学生只有准确判断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合适的环境下学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分层走班制下,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在分层走班制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至关重要。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巧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同时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考试也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可以将在不同层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考试中,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为日常的测试命题贡献智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为日常测试提供试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日常的测试命题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提供完整、无修改且自己能流利作答的试题,只有这样的试题,才能进入题库,并且有可能成为试卷上的题目。这一教学策略调动了学生分层走班的参与性,便于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尊重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自组织能力
分层走班制下,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组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组织能力。自组织理论是自组织策略来源的重要理论依据。自组织策略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自身的学习行为与表现,弥足自身不足,提高自学能力,实现协调发展。分层走班制非常关注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自组织能力,分层就会模棱两可,走班也就停留在了形式上。通过分析实践活动,我们会发现,自组织策略的实施要围绕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分层是动态的,学习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分层也就不同,学生就要进入不同的班级,此时就需要学生具有精准的自组织能力,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学困生比例大,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教师可实施分层走班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严格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孙治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8(02):38.
桑志美.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91):66-67.
黄业丽.分层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小组组建策略的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5):42-43.
作者简介:李丹(1982.10-),女,甘肃武山人,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天水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师”、城关学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