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1-09-10谈仕燕
谈仕燕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任务,这既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要求。本文探讨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067
地理在高中阶段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说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地理作为研究世界地貌、气候等内容的学科,包含丰富的知识。在目前的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规律,这些将是完善地理教学,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关键所在。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新要求
学生系统学习地理的初始时期是初中阶段,初中地理知识较为简单,学生往往通过背诵就可以掌握。由于地理并不是中考的主要科目,因此,大部分初中学校并不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甚至并不具备专业的地理教师。以此来看,初中地理学习对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并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时没有掌握很多的地理知识。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中时期属于学生地理学习的奠基时期。高中地理学习范围十分广泛,很多知识较为复杂难懂,也是较为抽象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但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新课标要求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地理知识来观察生活,观察世界。除此之外,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也是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地理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背景下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深入研究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一)地理教学不受重视
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地理是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地理在高考分数中所占的比重较少,所以经常被教师、学生和家长所忽视。学校在制作课程表时,往往安排较少的课时。课时少却承担着较大的教学任务,这使得教师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强制性地压缩教学内容,对部分重要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完整的讲解,也无法为学生补充相应的课外知识,这使得地理教学只是一个机械式的过程,学生无法学到系统完整的地理知识,不利于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较低
在高中阶段,一些学校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主科上,对于地理则是处于较为忽视的状态,因此学校在地理教师的培养方面也不够重视。目前部分高中普遍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知识水平不足。大部分教师自身的专业基础不扎实,在上课时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甚至还存在知识点讲解不正确的情况。在课外知识的补充方面,教师也缺乏足够的水平与素养。知识的学习是长久的过程,知识的重要性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吃老本”,必定跟不上时代。二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不足。高中阶段属于学生学习压力较重的时期,他们长期处于较为枯燥的环境中,身心较为脆弱,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进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失去地理思考的思维与能力。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时期学生的生活较为枯燥,学习压力也较大,他们对于事物的探索欲也降低了很多。枯燥的课堂氛围、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成绩的不理想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只有改革教学方法,克服这些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
素质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学校与教师还是一味地忽视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则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地理学科的重视度。学校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多地理课的课时,确保教师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认真对待地理教学,充分利用好每一堂课;学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认真上课、听讲,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学习更多的课外地理知识。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素养的高低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多多阅读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著作,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涵养。其次学校也要尽可能为教师安排培训,与其他学校进行教学交流,在取长补短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师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学会打破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创造多样化的课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知识,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教具,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总之,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及时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完成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新春,丁月亮,刘福坤.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8(44):149.
[2]卢光彬.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形式[J].高考,2021(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