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研究
2021-09-10楼峥
楼峥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暴露出各种各样的不足,如校园文化建设滞后,因此要及时创新教育理念,加快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速度。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校园文化
一、高校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人才培养需要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具有基础性作用
高校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但要着眼于大学生的个人生存能力,而且要帮助大学生学会做人,要将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置于重要位置。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促使当代大学生形成高尚品德的根基。只掌握高超的专业技术而道德低下的人才不会得到时代的青睐,只有“有德有才”的人才才能成为社会紧缺人才。而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展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主要途径[1]。
2.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其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学会生存,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新水平。为了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务必要大力关注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中着力发展大学生的专业技能[2]。
(二)校园文化价值需要人才去传承
1.高校学生的价值观
高校人才培养具有下面这些特点:第一,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高超的专业技能、拥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部分大学生对外代表着高校的核心精神;第二,有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突出,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不管大学生在校内还是校外,只有将自身良好个性与高校的人文精神紧密融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形成高校特色,其对外则展示着高校的文化精神,是高校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学生进入社会生活以后,其拥有的文化因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依然会发挥传承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3]。
2.高校学生的文化竞争力
社会各界在衡量一所高校是否优秀时,大多通过考核其培养的大学生来确定,因此,高校只有致力于人才培养才能吸引优秀学生前来。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高校人文精神欠缺,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专业技能突出而文化不足。所以我国高校要将提高文化层次置于重要地位,要培养具有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保证人才培养措施中引入校园文化理念与精神内涵,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文化竞争力的人才[4]。
二、高校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融合建设策略
(一)挖掘高校校园文化内涵
1.重塑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积累不断凝练不断创新而逐步形成的、具有较强活力与凝聚力的文化内容。在时代的快速更新过程中,我国各个高校均创建了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属于校园文化中的重点内容,是一所高校展示旺盛生命力的基本形式。高校规模虽然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不断增强,但还需高度关注文化积淀问题。高校要想创建自身品牌则需大力发掘文化内涵,塑造本身大学精神。
2.使高校学生产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
文化引领与凝聚作用在时代更新中展现着不可比拟的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学精神主导着高校文化的发展,而大学精神又涉及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而且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言行当中,是大学生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对高校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务必首先要分析大学生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保证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才能引导大学生产生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觉感。文化认同感指的是群体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从而认同群体文化。文化自觉感指的是大学生主动感知一定文化历史范围内的文化现象,同时思考这种文化在将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状况[5]。
(二)充实高校人才培养的文化建设载体
1.外部环境氛围彰显的文化核心理念是根基
开展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材料与资源的支持,虽然我国高校资源配备水平不断提升,但因为我国高校的办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措施不具备较强的文化活力与文化吸引力,大学生只掌握了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不具备专业精神。还需充分借助物质文化的作用,第一,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分析,努力创建文化氛围,要保证校史校训校歌均以校园文化为核心。第二,校园规划与建设要考虑特色突出的文化内容,只有保证高校布局合理才能使其在提升校园文化内涵方面展现一定的作用。第三,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力争短时间内创建自身品牌。
2.构建个性化文化育人机制是保障。
个性化文化育人指的是高校校园文化要做到特色突出,通过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表明文化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彰显文化育人功能,从而促使高校人才培养与文化建设实现融合,为大学生提供展现个人才智、发掘个人潜力的机会。创建个性化文化育人制度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使其早日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才,这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的表现。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我国高校的文化育人机制还不成熟,其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充实,其在人才培养方面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创建个性化文化育人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
三、结论
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培养文化传承者与社会文化贡献者,高校文化建设是否能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还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情况与各类载体的运行情况。我国高校要及时转变育人思想,认真理解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加快人才培養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保证人才培养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实现跨越性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毕淑峰,陈向阳.校企协同育人下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16)
[2]黄晓东. “微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探究[J]. 科技资讯. 2020(23)
[3]李晨旭,周姝.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行业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J]. 科技资讯. 2020(23)
[4]程刚,贾文龙,胡晓艳.地方农业院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8)
[5]吕发奎,张临财.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 广东化工. 2020(01)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