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应用中成药,这些事项需注意

2021-09-10曾敏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剂型中成药说明书

曾敏

许多家长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更加安全。但是中药汤剂煎煮不方便,且口感不佳,喂药困难。因此,中成药成为许多家长的首选。

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中成药因其疗效稳定、服用方便等特点在儿科疾病中应用广泛。但研究显示,目前儿童应用的中成药多数并不是由专业中医师处方的,由西医处方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有的家长也会在宝宝出现症状时,自行选择中成药。其实,这样会存在很多问题,如:

未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 中成药是在中医治疗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药的理、法、方、药和辨证施治的规律研制的。如果不理解中医学辨证理论,不熟悉中药材的药性,不了解中药应用的禁忌等,仅仅参照西医病名就贸然用药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比如最常见的感冒,中医有风热、风寒之别,又有兼夹证之分,一律用清热解毒之类的药物无法取得理想疗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超说明书用药 调查显示,儿科门诊处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突出,发生率可达34.6%,用法用量不规范十分常见。其次是年龄、适应症方面的超说明书用药。

用药剂量不准确 目前,儿童专用的中成药种类有限,而一般成人用的中成药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剂量的區别,且药品中各组分的剂量并无特别说明。医师处方时多按照经验参考成人剂量酌减,有应用剂量不规范和重复用药的潜在风险。

对不良反应缺乏认识 少年、儿童因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对药物的反应有其特点。但目前新药的临床试验主要在成人中开展,儿科大部分药品多是参考成人药物试验结果。由于信息缺乏,加上儿童自身对不良反应难以准确表达,容易被忽视或误判。

那么,儿童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呢?对此,笔者有几点建议——

1.辨病辨证相结合:将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病,不辨证。疾病有寒热虚实,药物有寒凉温热,用药需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2 .剂型的选择:根据患儿的病情轻重缓急、年龄及各种剂型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剂型。急、重症选口服液、冲剂、散剂;慢性病患者宜选丸、片剂、膏剂。婴幼儿选口服液、冲剂、散剂;儿童用片剂、丸、胶囊。

3 .剂量的确定:有明确儿童使用剂量的,按说明书使用,不超剂量使用。未规定不同年龄、不同体重患儿服用剂量的中成药,尽量不使用,更不可随意超剂量使用。

4 .警惕中成药的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多个中成药联用时,重视配伍禁忌;中西药联用时,要了解药物间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做到合理使用,安全有效。

此外,常见的儿童用药剂型也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正确服药才能发挥药效。如口服液:服前需注意摇匀,确保每次服用的药量相同;糖浆:尽量不要用水冲服,让药物尽可能停留于上呼吸道;颗粒剂:冲服时需注意水温,比如免煎颗粒要用沸水。

总之,儿童在应用中成药时,首先应遵循阴阳、寒热、虚实等原则,由中医师、中药师与临床医生合作,在遵照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家长切不可凭借自己的经验盲目去药店买药使用,随意联合用药、加大剂量、延长疗程等不规范行为,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剂型中成药说明书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循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孕妇需要慎用的几类中成药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猪精液冷冻保存的剂型及品种效应
人类生命的“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等2则
小儿咳嗽不可滥用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