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和内伤咳嗽治则不一样
2021-09-10韩素梅
韩素梅
咳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同时也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及分泌物。中医认为,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指外感六淫之邪,即风、寒、暑、湿、燥和火6种致病因素由人之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失于宣肃而致咳嗽。若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即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或肺脏自身病变使肺主气功能失常,以致宣肃失常而发生的咳嗽,被称为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起病急且病程短,以邪实为主,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和咳痰,可兼见外感症状,对该病可行血常规和胸片等检查,以帮助诊断。而内伤咳嗽或因外感咳嗽失治或误治发展而来,或因脏腑失调引起,一般为久病,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伴其他脏器病变。两者致病机理不同,故治疗上也存在差异。
临床分风寒、风热、湿热、燥热等类型,其中以风热咳嗽最多。
风寒型 症见咳嗽痰稀、喷嚏、流涕、鼻塞、头痛身重、怕冷無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指纹浮红。宜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治则。方用:紫苏、前胡、桔梗、陈皮各8克,生姜3片,杏仁、枳壳、半夏各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丸、三拗片等。
风热型 症见咳嗽痰稠、鼻流浊涕、口渴咽痛、头昏有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数、指纹浮而青紫。宜采用辛凉解表、宣肺利痰之治则。方用:芦根12克,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各10克,杏仁8克,甘草4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蛇胆川贝枇杷膏、桑菊感冒片等。
湿热型 症见咳嗽痰浊、口渴少饮、胸满纳呆,或咳而干哕、小便黄赤、唇红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濡数。宜采用苦辛通降、轻宣肺气之治则。方用:滑石、薏苡仁各12克,连翘、法半夏各10克,栀子9克,杏仁8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二陈丸、六君子丸等。
燥热型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咳而不爽、鼻咽干燥或咳嗽牵扯胸痛、大便艰难,或唇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数、指纹色青紫。宜采用辛凉甘润、养阴清肺之治则。方用:浙贝、沙参、淡豆豉各10克,桑叶、杏仁各8克,栀子6克,梨皮1个,水煎服。中成药可选二母宁嗽丸、蜜炼川贝枇杷膏等。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又可分痰湿犯肺、肝火犯肺、肺气亏虚、肺肾阴虚、肾阳不足等类型。
痰湿蕴肺型 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苔白厚、脉濡滑。宜采用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之治则。方用:陈皮15克,法半夏、茯苓、苍术、厚朴、莱菔子、紫苏子各9克,白芥子、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肝火犯肺型 症见气逆咳嗽、面红喉干、咳引胁痛、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宜采用清肺、平肝、降火之治则。方用:桑白皮、地骨皮各12克,黄芩9克,青黛6克,海蛤壳(先煎)15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黛蛤散。
肺气亏虚型 症见久咳、气短、自汗、脉虚。宜采用补肺之治则。方用:生地黄、党参各30克,白术15克,当归、桔梗、紫菀、款冬、甘草各10克,升麻、柴胡、陈皮各6克,水煎服。
肺肾阴虚型 症见咳嗽、咽喉干燥或痛、手足烦热,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宜采用滋阴润肺之治则。方用:百合、生地、麦冬、当归、炒白芍、桔梗各10克,玄参5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二冬膏、养阴清肺丸等。
肾阳不足型 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晕心悸、畏寒肢冷,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宜采用温阳散寒、化气行水之治则。方用:菟丝子、淫羊藿各12克,党参、白术、五味子、熟地、山茱萸、肉桂、黄芪、法半夏、茯苓、紫菀、款冬花、枳壳各10克,麻黄8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