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仰其伟大,难忘其音容

2021-09-10罗耀民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吴孟超肝胆肝病

罗耀民

高山低头,流水不语,苍柏含悲,亲朋飞泪。5月22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传来——当天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是中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9年入选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百名先进人物。

实际上,吴孟超院士还有一个身份,他是笔者曾经供职的《家庭医药》杂志的名誉总编辑。而正是笔者,当年亲手将邀请吴院士担任家庭医药杂志社名誉总编辑的聘书交到吴院士手上,也因此与吴院士有了缘分。

时光回到10年前。2011年6月23日,时任家庭医药杂志社负责人的我,专程赶到上海东方肝病医院,拜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当年我49岁,吴院士89岁。

我来上海的目的,一是受广西科协领导和家庭医药杂志社委托,将邀请吴院士担任家庭医药杂志社名誉总编辑的聘书交到吴院士手上。二是请教吴院士医药健康科普之道。第一次向大院士送聘书,我心里很激动,也忐忑。

因事前知道吴院士当天有2台手术,所以我早早出发。在上海肝病研究所瞿瑶主任的陪同下,早上8点20分准时来到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225号的上海东方肝病外科医院(该医院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在医院秘书的引导下,我来到吴院士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我快速环視一周,整个办公室整洁、明亮、朴素、温馨。左边是办公桌,右边是会客室。第一次造访大院士,心里有点紧张。但一见面,看到的是一个慈祥、精炼、和蔼可亲、脸带笑容的老人,没有半点架子,特别是听到乐呵呵的“请坐、请坐”邀请时,我心里放松了,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自在。难怪有名言:没本事的人爱摆架子,有本事的人没有架子。心想,吴院士真随和。

事实上,眼前这随和的老人,是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和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2005年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技术绝对权威,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医学泰斗人物。而像吴院士这样的泰斗级人物担任杂志的名誉总编辑,绝对是《家庭医药》杂志的造化。这样的医学泰斗关爱健康科普,也是本刊读者乃至全国人民的造化。

因为吴院士等一下还要做手术,所以我抓紧时间,向吴院士奉上聘书之后,便向吴院士请教医药健康科普之道。

接过聘书,吴院士脸带笑容地说:“罗社长,你们的杂志办得不错,我很高兴成为杂志的名誉总编。”接着谦虚地说:“我水平有限,但会尽力做些事情的。”然后指出:“期刊科普也很重要,要高起点,有特色;要围绕党和国家、人民关注的医药健康问题做好文章,满足群众的需要;要突出科学性、权威性、实用性、通俗性,提高公民健康素质,促进全民健康。”吴院士还说:“目前,中国肝病较严重,也是肝癌高发国家。广西也一样严重。要抓好这方面的科普,让大家少生病,治好病。”当我表示希望他到广西指导工作时,他说:“有空我一定去”。

作为军人的吴院士,时间观念特别强,离第一台预约手术时间8点40分还差2分钟,就将我想要问的问题指点清楚,并留下拍照留念的时间。短暂而有意义的相聚结束后,大家握手言别,他赶去手术室,我赶去上海肝病研究中心与瞿瑶教授商量公务。相聚就此定格。

此后,在吴老的指导下,《家庭医药》杂志有了快速发展,成为广西、全国品牌期刊,2020年还入选首届中国优秀科普期刊目录,成为全国优秀科普期刊五十强之一!

吴老一生,治病救人78载,完成1.6万余台肝脏手术,到97岁高龄时依然坚守在门诊、手术室和病人的病床前;自主创新了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推动中国的肝病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使我国肝脏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事迹感动全中国、全世界。吴老的离去,我十分悲痛,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想到人固有一死,去留都是常态,遂写下与吴老相聚的难忘时刻,以敬仰吴老的伟大,寄托我的哀思!祝吴老一路走好!

(本文作者为家庭医药杂志社时任副社长、副总编辑)

猜你喜欢

吴孟超肝胆肝病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肝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体护理干预在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疼痛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养生之道
96岁院士的养生秘诀
名誉算啥
96岁院士一年仍做两百台手术
肝病切勿以肝补肝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