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理念下的外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09-10毛平张兆琴
毛平 张兆琴
摘 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法,产出导向法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更为符合本国国情的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本文尝试运用产出导论法的相关理论,聚焦江苏某高校《语言学导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旨在探讨产出导向法在指导语言学导论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同时反思如何更好地在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下完善《语言学导论》课堂活动的设计,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寻求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与设计思路。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语言学导论》;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5-00-02
《语言学导论》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1],目前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都不太令人满意。对全国范围内开设该课程的院校开展调查,结果表明,《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尚未突出实际运用能力,仍然止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层面,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文秋芳教授在2015年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POA),它以“输出——驱动假设”为原型,以消除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所构建。经过近十年的反复论证与修订,目前该理论体系已较为完善。其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和关键能力四大要素,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四大环节[2],教学流程则是在“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引导下,由“驱动——促成——评价”的多次循环构成。
二、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践
(一)实验对象
本课题组选取所教授的外国语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英语1班(36人)为实验班,2017级英语2班(36人)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则仍然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语言学导论一学期为3个学分,每周平均3课时,实验时间自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为了提高本次研究的准确性与有效性,笔者在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之前对两个班级进行了前测与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结束后再次对两个班级进行了跟踪和访谈。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验班采用新设计的产出导向法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教学,并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评价。两个班级均设定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任务要求等。
(二)教学活动设计
笔者在产出导向法理念指导下共设计了六个单元的教学方案,经过不断修改投入到教学实践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维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均以学生的产出为导向,输入新的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应的课堂评价任务与活动,以期实现最终效果。
(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前。首先,在开学之初,笔者向学生公布了本学期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及评价方式。授课之前,笔者向学生详细阐明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课堂学习目标确定产出驱动任务,并依据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差异设置层级不同的产出任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课前准备环节非常重要。笔者会提前一周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预习本章知识点,登录校园网络平台完成章节任务点学习。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过程性评价作用,要做好学生线上预习的跟踪与反馈,促使他们认真预习与加深对每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学生还可在超星网络平台或课程群自主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也会在课前登录校园网络课程平台和课程群,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和相应地辅导,为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第二,课中。首先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针对各章节重点及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研有针对性的讲解与交流。笔者随机抽取学生围绕本章教学内容进行陈述,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比如,在选取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六单元Pragmatics这一章节知识的时候,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掌握语用学定义,理解相关理论。因此,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加浅显易懂地掌握语用学定义以及相关学者对此定义的解释和分类,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笔者选取了生活中较为鲜活有趣的例子作为铺垫,如通过两组汉语案例来分析句子的意义。
A (1) 小丽:你们老板人还不错吧?
小茜:他系粉红色的领带!
(2) 小婷:你那篇语义学的论文和语用学的调查做完了吗?
小伟:我的论文写完了。
B (1) 小丽:他穿衣服的品味很好。
小茜:他系粉红色的领带。
(2) 小婷:你都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视了。
小伟:我的论文写完了。
所传递的言外之意分别是C和D。
C (1)我的老板不怎么样。
(2)我还没做语用学的调查。
D (1)我觉得他穿衣服的品味不好,因为他系粉红色的领带。
(2)我可以坦然地看电视,因为我的论文写完了。
笔者根据课前产出任务进行小组分工,每个班级学生总数均为36人,为优化小组成员结构和每位学生的参与度,笔者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9组,每组成员为4人。4人组在问题发布时,先进行组内讨论,再进行组际交流,共同参与任务的产出。这样组内以及组间成员之间都能够更为深度地练习产出内容。由于本教材内容均为学生较难理解一些专业术语,所以笔者结合汉语语料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掌握一些抽象概念。比如,让学生就两组案例进行集中思考,发现在不同的语境下,相同的句子所传递的真实意义是不同的,如上所述,在A组和B组的第一个例子:虽然小茜都回答了他系粉红色的领带!但是由于上下文语境的差异,我们可以推断出言者的真实意图不同。通过这种对比,激發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思考,随后由小组代表进行观点陈述。最后,其他各组需对汇报组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与点评,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评价。活动结束后,笔者作为教师对各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各组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给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课后。笔者依据教学目标,布置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此外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发布学后反思任务,使各组学生连贯完成课堂中所讲授的知识。并且在校园网络课程平台也上传了不同难度级别的课后检测与拓展学习资料,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
(四)创新学习评价机制
为了避免学生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更好地监督学生过程性学习,本学期笔者也开始尝试使用新的评价机制,来进一步提升与优化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新评价机制更注重过程性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也不再由教师做主导,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考核也将纳入学生的最终成绩。评价主体分成两个部分:教师对各组的综合评价以及各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一卷定高低的弊端,更注重平时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监控,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也提高了校园网络平台的利用率。
(五)数据分析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对本学期所采用的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进行了教情与学情分析。
共发放问卷72份,收回72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结果说明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明确目标、系统思考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新的教学程序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意”的占55.5%,完全同意的占41.6%,完全不同意的仅1人,占比1.3%。
在随后进行的个人访谈中,5名学生从不同方面谈到本学期的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区别,如“课上有更多的思考机会”“课程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系统深入地反思问题”等。
三、结语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独具中国特色,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是可行的,学生在合作和沟通、思维广度和深度、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某高校的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80-83+90.
[2]曹友义.英文电影情节对英语口语教学的产出导向研究[J].四川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4):121-125.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