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短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21-09-10李洪林
李洪林
摘 要 短跑项目是跑步项目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项运动,也是田径比赛中十分具有看点的比赛项目,同时也是我国大中小学生体育课的组成部分,短跑运动项目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在体育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重视对短跑的教学训练,短跑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短跑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延续传统训练方法,存在训练方式枯草乏味,容易使人产生反抗情绪等不良影响。不少学校的体育老师也因为在开展短跑教学时沒有顺应教育发展潮流对其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导致教学成果较差。本文通过对短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升短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短跑项目训练方法及训练模式,以及提高短跑项目的教学质量,为未来短跑项目的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短跑教学 有效性 策略分析
短跑项目是田径运动的基础科目。短跑是以身体所能发挥的最大速度,并采用无氧呼吸供能的方式跑完比赛全程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类的运动极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短跑运动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短跑运动在能够使人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生潜在的短跑能力进行挖掘与勘测。随着体育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传统常规的短跑训练方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今的短跑练习。体育老师也应结合时下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年龄、身体素质条件、心理特征及体育课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短跑水平,以及提高短跑教学效果。
一、短跑训练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都在逐步提高。现如今,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这一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忽略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随着学校教学理念的不断迭代更新,不同级别的学校对体育科目教学及训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越发关注短跑等田径类项目的教学。短跑类体育项目具有场地限制小、无需体育器材等诸多优点,故各学校都喜欢选择短跑作为本校的体育教学项目。
在相关的短跑训练中,提升训练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训练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短跑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还能获得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锻炼身体内的肌肉群落等各种好处。短跑训练不但能够使学生放松心情,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因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导致各类生理及心理问题,使得学生在在生理和心理上真正保持在健康状态之中。
二、短跑教学现状
我国学生大多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尤其是女生群体,因为没有将短跑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强身健体方式或者自身的兴趣爱好,故并没有对短跑项目抱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此外,由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遵循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考虑在实际中不同的学生的体质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故短跑项目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学生对于短跑训练的学习热度与激情。另外,有关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学校在短跑项目方面还存在着严重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教师队伍的专业程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短跑训练的积极程度。
三、提升短跑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
学校的相关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一样,具有同样重要的教学地位及教学指标,同样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有关项目教学的学习兴趣。为此,学校要转变思路,认识到短跑训练的重要性,为此可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让学生体验跑步的乐趣,通过跑步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二)优化教学模式
结合当代教学理念,推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实中,教师应结合每名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对所设置的短跑训练进行有针对性优化,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及趣味性,调动学生对短跑训练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短跑项目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教学系统
短跑训练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跑步训练,更包括了完整了动作拆分、老师讲解、动作演示、学生实践、最终考核等多个环节。这上述过程中,老师应全流程对学生的训练阶段成果进行跟进,随时记录学生的训练状态及训练成果,灵活调整训练计划,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四、结语
在短跑训练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方法进行更新和改进,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短跑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发参与到短跑训练中,不断提高短跑教学的效率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平,曾祥阔,王海瑞.提升高职田径短跑训练效率的有效办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30-31.
[2]孙乐君.良好心态对运动状态的影响——浅析小学短跑教学的心理元素[J].田径,2020(03):22-23.
[3]吴乐会.初中体育短跑教学与训练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