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2021-09-10谭毅

新闻潮 2021年5期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融合创新

谭毅

【摘 要】文章认为,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过程,通过整合机构、搭建平台、组建团队,推出融媒产品,提供了实践案例。文章分析了南宁市良庆区融媒体中心构建县域媒体融合发展过程的做法,提出当前存在共性的问题,强调应在县级融媒体已经积累的经验之上,做好统筹协调、保障经费、整合资源、延伸基层、丰富产品、激发活力等具体策略,以期对推进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主流舆论;融合;创新

县域社会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最为关键的环节。县级媒体作为离基层群众最近的媒体,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摆在县级融媒体中心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中宣部在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要求各地要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这给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

县级融媒体中心承载着连接城乡的作用,是传播好党和政府的声音、倾听基层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的新平台,是新时代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从诞生之日起,已经不只承载着舆论引导的职能,而且负有为县域提供更为便捷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舆情预警等社会治理的新功能。

按照中宣部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覆盖的部署,县级融媒体建设全面铺开。2019年12月30日,南宁市良庆区融媒体中心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正式揭牌运营并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一)整合机构

良庆区融媒体中心筹建之初,就成立由城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职能、机构、编制的“三定”方案。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为城区人民政府直属的一类事业单位,归口城区党委宣传部领导。

(二)整合平台

城区财政为融媒体中心建设配套首期资金购置设备和办公场地装修,并接入自治区广电云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系统。融媒体中心整合了“良庆发布”两微两号,新华网、人民网、广西云、南宁新闻网的良庆分端,以及“今日良庆”手机报、“良庆科技云”等平台,并开发上线了“爱良庆”手机APP。“爱良庆”APP除了发布本地资讯外,还接入良庆区政务信息网、人社掌上办事、良庆微就业、良庆校园风采、良庆法院诉讼指南等政务服务内容,迈出掌上“智慧良庆”第一步。

(三)组建团队

良庆区融媒体中心自运营以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融媒人才队伍。单位组建之初,就安排即将入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南宁新闻网进行两个月上岗前培训,为在职人员提升技术能力创造条件。2020年选派多名记者、编辑参加全国采编创新实战特训营,并分批组织人员参加南宁市宣传系统组织的新媒体业务培训班。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需求,集策划、采访、运营、编辑、发稿业务技能于一身的采编队伍。

(四)推出融媒产品

良庆区融媒体中心在运营之初就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推出了短视频、直播、H5、动画等融媒爆款作品,成立了爱良庆融媒工作室,为良庆区的宣传舆论工作带来了新气象。据统计,2019年中心运营以来,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强首府、創建全国文明城市、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等各项重点工作,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稿件600多篇,其中被中央级媒体采用150多篇。“良庆发布”新华网客户端3件原创作品全网浏览量破10万+,其中《良庆这首MV唱出每位城市奋斗者的心声》的爆款作品,浏览量突破13.2万次;“良庆发布”抖音号短视频爆款《马上要放暑假了,家长们要注意安排好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全网播放量7000万+,收获点赞量超过25万个。同时,中心还积极参与“学习强国”广西平台建设,2020年共有148件原创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24件被全国平台采用。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宣部在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会上强调,要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仍面临不少问题。

(一)缺乏共识

县级行政层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传播信息、凝聚共识、汇聚民心、服务群众的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主要表现为融媒体中心功能没有能够有效嵌入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各种信息共享率低、缺乏联动,没有形成合力。融媒中心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舆情预警等方面的新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缺乏统筹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集新技术、新应用、新运营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作为一个新设立的事业单位,尚没有整合县级政务服务、大数据、公共管理和服务内容并实现有效应用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反映在平台建设上,就是网上政务和公共服务内容少,群众使用各平台的体验差、吸引力不足。

(三)缺乏创新

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引导和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生产的内容和提供的服务必须贴近基层群众的关切和需求,才能在提高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良庆区融媒体中心平台的内容在服务性、多样性和参与性等方面都缺乏创新,加上传播策略也比较单一,无法和用户形成一种常态化的良性互动,因此各平台粉丝量少,活跃度也不高,整体影响力和传播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缺乏人才

良庆区融媒体中心存在专业人员比重不高、专业化程度低,聘用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等普遍性问题。现有运营机制、绩效考核、薪酬体系都还不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晋升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推动中心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明显不足。

(五)经费渠道单一

作为新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各种软硬件基础比较薄弱。在建设过程中平台软硬件已经耗费大量的资金投入,后续的运营维护、内容生产和宣传推广上还需要大量的经费。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和服务变现渠道,市场驱动生产力的良性发展还没有形成。良庆区融媒体中心资金来源仅限于政府财政拨款。

三、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思考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望迎来新一波提质增效的新征程。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筹协调,把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重在落实

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县域各方面的资源,由县级党委、政府定期召开协调会,协调解决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纪要形式确保工作落实。

(二)保障经费,坚持政府“输血”打基础和平台“造血”显活力双管齐下

一方面,根据地方财力,可以考虑设立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项预算,按照建设方案,保证建设的基本费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国有公司经营管理平台,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通过市场力量实现生产价值变现,最终建立起适应县级融媒体中心事业良性发展的“造血”功能。

(三)整合资源,打造“新闻+”主流舆论和政务服务平台

利用自治区大力发展推进移动政务新媒体客户端项目,通过“新闻+政务+服务”的模式,将中心打造成为提供县域新闻资讯、网上政務、医疗卫生、教育综合性平台,使县区群众可以通过平台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服务,实现县区政务资源和公共服务信息的高效利用。

(四)延伸基层,打通融媒连接基层村、社区的“最后一公里”

应该试点并逐步在乡镇、街道设立融媒体中心工作站,实际推动“移动互联网+”在基层村、社区的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乡镇、街道通过与中心共建“融媒体工作站”,建立全方位的融媒矩阵,实现人员、信息、资源第一时间互通。开通网上倾听村、社区群众呼声的渠道,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成为网上群众路线的桥梁和纽带,为基层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资源。同时,还可以逐步开发提供便民信息服务和农产品电商服务的新业态。

(五)丰富产品,创新融媒内容生态

在谋划好自主原创内容的基础上,在平台中开辟接地气的互动栏目和版块,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育地方机构和自媒体内容创作者,通过正确引导,找准群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痛点,借助网红的力量扩大县级融媒体中心各平台粉丝群体,不断增强县域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六)激发活力,提升人才密度和内生动力

从政策上提高县级媒体中心中高职称人员的比例、绩效分配、激励标准。通过激励体制机制革新,完善适应县级融媒体中心事业发展的人员招录、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融媒体人才的密度,逐步建立一支涵盖内容生产、商业运营和技术支持以及能够不断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平台运营的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提高选人、育人、留人能力,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此外,还可以借鉴“不为所有,而为所用”的用才理念,在县域层面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打造“融媒体智库”,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发展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四、结语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县级融媒体中心迎来新的黄金建设期,县级融媒体中心从最初的机构整合和搭建平台、组建和优化队伍、推出融媒产品过程中一路走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唯有坚持守正创新,继续推动县域媒体的深度融合,一定能够在聚焦主业、创新业态道路上不断出新出彩。

(责任编辑:黄康温)

猜你喜欢

县级融媒体融合创新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加强全媒体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县级融媒体推动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级融媒体广播新闻报道转变思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