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触网球引入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的SWOT分析

2021-09-10范子敏

体育时空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

范子敏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1-054-03

摘  要  本文运用SWOT分析范式对触网球引入河南省民办高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在于场地简易、项群迁移及项目自身特质,降低了学生受伤风险,提升了健康度;劣势体现在触网球在我国尚未形成相应的文化,组织机构缺失,特制网球产量有限;机遇表现在体育多元化需求,政策法规支持;挑战主要包括学生对触网球认知的缺失、传统优势项目的冲击,体育健身意识的淡薄。综上所述,本文提出触网球在高校发展的路径:以体育教师为核心架构基层组织体系;由内而外,协同补充触网球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的短板;加大宣传;培育触网球文化,夯实学生基础实现以点带面的推广路线。

关键词  触网球  SWOT  体育课

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2019年的学校体育工作要点中提出大力推进校园篮球、校园网球、冰雪运动进校园等工作。推进校园篮球、校园网球等运动项目改革试点和竞赛培训工作,继续扩大校园篮球、校园网球试点,印发运动项目教学指南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研制小篮球、小足球、小排球场地建设与器材配备标准。目前,网球进校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器材问题。触网球(Touchtennis)相对于常规网球,首先在场地上占地面积更小,只有常规网球场地的1/4,并且球拍采用21英寸的网球拍,价格便宜,相当于一种小网球。并且Touchtennis在国外已将形成了规范的场地、器材与竞赛规则标准。而网球场地短缺是制约着网球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最主要的原因。Touchtennis对场地要求较低,并且该项目具备了网球运动的所有内涵,因此Touchtennis运动项目在经费不足的民办高校中开展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触网球项目概述

Touchtennis(触网球,后文统称触网球)是由英国人拉希德·艾哈迈德(Rashid Ahmad)在2002年夏天创造。他最初的设想是创造一个适合每个年龄段和各种能力的运动,可以在任何地方玩,给人们带来乐趣,促进社交,让人们充满活力。并参照网球规则制定了自己独特的规则。英国的草地网球协会(LTA)于2010年正式的推广了触网球,ITF也认可了此项网球项目。通过十几年的推广,触网球项目凭借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欧美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触网球的仿照国际网球排名积分系统在2007年开始组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多个锦标赛和模仿网球四大赛的赛事,也有着各种奖金赛以及俱乐部赛事。每年的比赛项目逐渐向着网球赛的规则靠近,并具有自己的官方积分排名系统。目前官方网站上有着单打、双打、女子单打、男子单打、轮椅触网球的积分排名,并且在英国、匈牙利、德国、西班牙、法国、比利时以及澳大利亚有着区域排名。在触网球的爱好者中也有者ATP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参加,比如马库斯·威利斯,杰夫·塔兰戈和克里斯·伊顿等,同时也有者电影明星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参加,触网球的各项比赛也经常登陆欧洲的天空体育节目,该节目现在在27个国家/地区中播放。这些职业选手的参加以及明星的参加和比赛的转播无形中都在促进着触网球的发展。

二、触网球项目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推广的SWOT分析

(一)触网球项目的推广优势

1.动作简单,结合项群优势,迁移推广容易

触网球衍生于网球运动,其技术继承于网球,只要会打网球就会打触网球。从项群角度来看,触网球运动与网球、乒乓球同属于隔网对抗类项群,而乒乓球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练习人数很多,群众基础雄厚。由于触网球缩短了网球拍长,像一个放大版的乒乓球,因此乒乓球的动作技术迁移到触网球较为容易,大部分人经过短暂学习就能掌握。目前我国大部分有网球场地的高校都开展了网球课,参与学生数量极多,因此该项目在高校学生中有着一定的基础。在进行项目推广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以及网球社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触网球走进大学体育课中。

2.场地占地面积小、附属设施少,可用羽毛球场地替代

网球运动在河南省民办高校中发展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网球场地资源少。根据调查,目前河南大部分高校网球场地在4~8片之间,但是大部分高校在校生人数在1~2万左右,并且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校外人士占用网球场地,这就造成了人多场地少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触网球项目引进高校体育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矛盾。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触网球场地只有正常网球场地的1/4大小,并且可以用羽毛球场地进行替代。根据调查,大部分民办高校羽毛球场地数量远大于网球场地数量,因此在在采购器材时可采用可升降球网,对网高进行调整便可以很好地将羽毛球场地转换成为触网球场地。并且触网球场地对网球附属设施需求较低,由于采用了便携式球网,因此场地布置非常灵活。上课场地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只需要场地平整就行,可以利用粉笔、彩色胶带临时规划场地线。例如,可利用空余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等进行灵活变动,做到了人到哪球场就到哪里的灵活性。

3.继承了大部分网球精华,具有极佳的趣味性和竞技性

网球作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其蕴含着丰富的精华,触网球作为网球的衍生项目同样继承了这些精华,但是降低了进入这项运动的门槛,极大提升了人群的参与性。

由于采用了8CM直径的特殊泡沫制作的网球,并且球拍和场地进行了相应的缩小,降低了击球难度,因此人们在触网球运动中能够更容易地击打到球,并且形成多拍回合。特别是在大学生教学中尤其是女生中,击球难度的降低更容易让她们产生兴趣,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捡球上。

4.降低学生受伤风险,提升运动健康度

触网球由于采用了泡沫材質,因此重量较轻,只有18g左右,而正常网球重量在56.7g~58.5g之间。同时该项目缩小了网球拍,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27英寸(73.66厘米)铝合金网球拍,穿线后重量为260g左右,缩小后的21英寸(53.34厘米)触网球球拍同样为铝合金材质,重量在160g左右。因此,相对于网球运动中的器材,触网球采用的器材随着重量的变轻和增大的球体带来的减慢的球速能够有效缓解击球时带来震动和冲击力,降低学生由于手腕、手臂力量不足和发力不正确带来的肌肉损伤,降低学生患网球肘的风险,从而达到健康运动的目的。

(二)触网球项目在引入高校体育课中的劣势

1.触网球文化尚未形成,项目普及度、宣传力度低

触网球项目自诞生以来,由于其上手容易而且场地限制少,并且具有网球的大部分特色,因此很快的风靡了欧美,获得了ITF的认可,并通过英国的草地网球协会(LTA)逐步向全球推广。通过知网、百度等进行相关文献和网页的搜索相关记录仅百十条。运动项目的传播,究其根源就是文化的传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触网球运动宣传力度不够、路径单一,相关书籍理论、学术研究更是空白,如此导致大众认知度偏低,甚至对这项运动闻所未闻。

2.组织机构缺失影响触网球在高校中的开展

国外触网球运动已经形成了俱乐部网球、街头网球、社区网球等多种文化,并具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官方机构以及赛事运作组织。而作为尚未在中国普及的触网球项目,参与人数很少,并且俱乐部和网球团体也很少。根据调查显示,触网球在2017年底首次由深圳英体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引入国内,并以俱乐部形式展开体验培训,上海雏鹰网球俱乐部2019年开始举办触网球俱乐部比赛。国内触网球项目刚刚起步,相关组织机构尚未建立,缺乏科学的触网球项目发展规划、系统的管理方案以及有效的推广计划。没有组织机构开展、推广触网球项目导致了高校大学生对该项目的认知缺乏,参与路径缺失,对该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带来了阻碍。

(三)触网球项目的推广机遇

1.政策法规的出台为触网球项目的推广带来了机遇

2017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网球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工作。2018年公布了全国7个省市258所校园网球特色学校。2019年校园网球特色学校扩大到10个省市,可以看到网球进校园活动正在稳健的发展当中。触网球进校园正迎着“网球进校园”的东风,借此良机,推广触网球运动项目有助于形成完备的学校体育制度体系,有助于实现学校体育的价值,有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我省民办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将触网球作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进行引入。

2.现代大学生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有利于触网球项目在大学体育课的推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大学生健康意识的提升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来,触网球项目的引进能够丰富体育课程,让大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并且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是最强的,触网球作为刚被引进的运动项目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有利于该项目在大学体育课的推广。

(四)触网球项目引进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挑战

1.网球消耗品的采购需进行进口

触网球项目由于用球较为特殊,并且具有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我国并未引进,其网球也未在我国进行销售导致该网球的购买需要通过海外邮寄到国内,这增加了民办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和使用成本。通过查询我国专利局官方网站,发现深圳英体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触网球专利,但并未进行生产。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和厂商能够引进该专利,进行大批量生产,降低运动成本,或者厂商自行研发类似网球,解决触网球在我国推广的短板。

2.竞争挑战

竞争挑战,即替代品竞争。一项新兴运动的推广,必然会替代一项或某几项运动项目,与其竞争人口技术,呈现替代与被替代之势。目前我国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运动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我国已经占有者较大的人口比例,并且其体育文化以及体育产业已经成熟,虽然很多学生对新兴项目具有较大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开课班级不足和师资缺乏,大部分大学生在体育课选择上较为倾向传统项目。

3.认知挑战

认知挑战,即大众对触网球缺乏足够的认知。目前,触网球在国外有着自己的宣传机构,并且成立了相关的宣传组织,并对赛事进行了直播,各大国外视频网站均有者稳定的更新,并且已经成功借助各社交软件形成了自己交流圈。通过各种交流圈形成了一定的触网球文化。而触网球在我国目前没有组织机构进行推广和宣传,导致触网球在我国知名度很低,也并未形成自己的社交圈。知名度不足,导致大众对该项运动认知不足,因此也没有引起大众对该项目的需求。这些都使得触网球项目没有引起政府的关注,进而又导致了推广力度不足。上述这些问题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急需一股力量来打破这个循环。

三、触网球项目推广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路径

(一)架构触网球组织体系

1.进行顶层设计,架构触网球上层组织体系

目前,网球进校园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触网球作为衍生于网球的一种项目是网球多元化发展的一种体现,并且针对学校网球场地不足、网球动作技术较难等问题能起到很好的解决作用。因此将触网球作为一种过渡運动来促进网球进校园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和国家体育总局应充当“领头羊”,将触网球纳入网球协会,并建立各个校园网球协会,将触网球纳入网球进校园体系。

2.以大学体育教师为突破点,引导学校网球社团引入触网球,架构起基层组织体系

大学体育老师是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并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具备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新型体育项目的引入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些教师中的大部分还承担着学校社团的指导教师,并且对组织体育竞赛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触网球在进入大学体育课必然要先经过大学体育教师这一关。因此,对大学体育教师进行触网球相关培训对触网球进入大学体育课程具有重大作用。

(二)提高对触网球的认知度,加大科研力度,培育触网球文化

通过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平台加大对触网球项目的宣传,上传教学和比赛视频,及时发布国内外触网球时讯,转播国外触网球运动赛事,扩大触网球受众,改善大众对触网球认知不足的问题,逐步培养触网球精神文化。网球设备厂商加速球拍装备的生产,满足大众基本装备配备需求,推动触网球物质文化建设。相关触网球协会要不断完善触网球技战术培训制度、制定赛事组织制度和比赛章程,推动触网球制度文化建设。触网球在我国处于萌芽阶段,在科研上针对触网球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需要相关科研人员弥补科研空白。

(三)实现以点带面,推广触网球项目

我省部分民办高校可以将触网球作为体育课改革项目和学校体育特色,率先进行试点工作,总结教学经验方法,然后组织其他院校进行相关培训,实现以点带面,推广触网球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凤彪.我国笼式网球项目推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09):25-29.

[2]王春亮,刘卫国,蔡捷,等.触网球运动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02):14-15.

[3]Touchtennis[EB/OL].https://www.lta.org.uk/play/types-of-tennis/Touchtennis.

[4]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78/A17/A17_gggs/A17_sjhj/201802/t20180213_327349.html.

[5]Touchtennis[EB/OL].Zhttps://www.Touchtennis.com.2020-5-29.

[6]Touchtennis[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uchtennis.

黄河交通学院公共体育部

猜你喜欢

体育课
体育课上的“炎锡秀”
体育课
快乐的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