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的有效融合路径探寻

2021-09-10谢丽娜依·沙依木

今古文创 2021年17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大提琴

【摘要】 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历史比较久远,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密切,各国在音乐方面的交流也逐渐增多,为各国的音乐互通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各种乐器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被人们熟知。很多人也都开始学习国外一些比较优秀的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头脑。大提琴就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演奏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提琴在中国音乐演奏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得到了很多音乐人的喜爱和肯定。如何把大提琴融入中国音乐文化也成了音乐人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大提琴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融入中国文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大提琴;中国音乐文化;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7-0079-02

音乐可以让人们的心情舒畅,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对于音乐文化来说,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乐器的演奏,音乐文化就是不完整的。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这些乐器帮助人们完成一些音乐创作,为人类留下了很多经典的音乐作品。音乐的发展是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随着各国在音乐方面的交流,乐器的融合也成了一种趋势,很多音乐作品都是在多种乐器的配合下完成,大提琴虽然是一种西方乐器,但是在中国音乐中这种音乐设备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参与了很多音乐作品的创作。

一、大提琴在中国音乐文化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音乐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从中能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那份情感

随着国际交流不断密切,很多乐器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大提琴是一种西方乐器,在乐队中绝大部分时间担任伴奏声部,延展到现在变为独奏乐器。大提琴的应用范围很广,它从出现到不断深入、发展,与多种乐器互相配合演奏,成了在低音阵营中比较常见也是比较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人们应用到不少音乐领域中。

大提琴的音色比较有特色,很多中国音乐也逐渐把大提琴融入作品中,让音乐形式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强烈。比如《秋思》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使大提琴在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应用丰富了它们的形式和色彩。

(二)相互融合是音乐文化发展的必然

一个国家的音乐想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引入新的音乐元素,这样才能取长补短,促进本国音乐的发展。世界上优秀的音乐文化都值得借鉴,只有取其精华才能实现音乐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音乐发展历史久远,留下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音乐想要实现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掘其他音乐的优势,与本国的音乐融合。大提琴是西方乐器,它拥有独特的音色、音质和演奏特色,并且中低音的演奏能弥补中国其他乐器音响层次的不足,所以很多音乐人也尝试把大提琴融入到中国音乐文化中,以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现代音乐中也能看到大提琴的影子,大家熟知的《采茶瑶》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旋律流畅,民族气息浓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所以音乐的相互融合是一个国家音乐发展和进步的必然。

二、大提琴演奏的特点

(一)音色接近人声,听起来很柔美

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大家听一次就会非常喜欢,其实这主要还是与音色有关系,它能让听者瞬间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并且爱上音乐,大提琴的音色就是这样的。给人的感觉比较低沉,情感表达流畅、深刻,更接近人声,所以听大提琴的相关作品时,就会感觉音乐所蕴含情感的丰富,能和作者有共鸣。这就是大提琴独有的音色,正是有了这些音色,大提琴的作品才会更受人们的喜爱。

(二)情感表达更委婉,给人留有想象空间

乐器在演奏时是会说话的,大提琴也不例外。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的表达,大提琴在多数作品中情感表达比较含蓄,没有那么张揚,但能直入人心,所以大提琴受到很多音乐人的喜爱,希望在音乐作品中加入大提琴声部。音乐作品是音乐人情感的寄托,最好的状态便是能够把情感完整地传递给听众,所以很多音乐人把情感处理得非常细腻,在演奏大提琴的时候表达比较含蓄,没有那么直白,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很多音乐人的最爱。

(三)演奏形式单一,但音乐效果比较好

一个音乐作品的完成完全依靠一个大提琴也是可以表达某种思想的,比如独奏。在配器作品中也能听到一首歌虽然只用了大提琴一种乐器,音乐效果却很不错。

大提琴演奏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奏出的旋律却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把大提琴作为音乐作品的一部分,达到足以表达创作者细腻的情感。

所以大提琴的独到之处还是有很多的,希望这些独有的音色都能被利用,引入到中国音乐文化中来,能够借以实现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促进音乐的传承和创新。

三、中国音乐文化中如何融合大提琴

(一)丰富中国音乐文化的教学资源

要想中国音乐文化与大提琴融合在一起,那么首先得让音乐资源变得丰富多彩。扩充音乐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对其他音乐形式有一个了解,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把中国音乐文化与其他音乐形式结合起来。

比如在公共音乐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还可以有意识拓展他们的视野,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让他们欣赏大提琴独奏曲,让他们感受它的魅力,并且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讲授关于大提琴的知识。听完知识后让学生们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就会对大提琴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以后的学习创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把大提琴因素融入中国音乐文化中,就会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长远进步与发展。

(二)借助中国元素,把大提琴融入中国音乐创作

中国元素是人们必须要重视的,大提琴在与中国音乐文化结合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抛弃中国元素,要充分发挥它的特色,让二者的结合更加顺畅和更加有特色。在坚持中国元素的基础上融入大提琴会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之一,这样即能实现对音乐的创新,还能坚持中国自己的文化。

比如《梁祝》大家都很熟悉,这个作品里面就有大提琴,这就是大提琴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通过大提琴的演奏把中国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演奏的旋律都是大家喜欢并熟知的。不仅让大提琴文化在中国得以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一种促进作用。

有了这种中西结合的模式,会让音乐作品眼前一亮,很多人都会对音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在引入大提琴演奏的时候不能丢掉中国元素,而是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共同为音乐文化服务,这样音乐的融合道路才会越来越顺畅。

(三)大提琴与中国乐器取长补短

大提琴作为一种演奏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让人惊叹,如果能找到与中国作品的完美融合,那么音乐的表达就会更丰富多彩,在感受大提琴魅力的同时让更多人享受音樂。中国的演奏乐器也很多,让大提琴在中国作品和中国乐器中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能够很好地促进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比如可以和中国管弦乐器融合在一起,大提琴比较擅长中低音的演奏,中国乐器在低音方面的优势并不如大提琴,可以把二者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这样会使音乐作品更有魅力,更有层次感,更能让人们接受。

所以在大提琴与中国乐器相融合的时候要做到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把音乐作品演绎得更加绚烂多彩,让人们更加容易接受。

(四)加强对大提琴的了解

大提琴作为一种西方的乐器,之前大家都比较陌生,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想要把一些音乐元素融入中国音乐文化中,但是由于不了解这件乐器,也无法完成它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

所以,必须加强对大提琴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置相关的专业,让更多喜欢大提琴的人能有学习的渠道。现在有很多人比较喜欢大提琴,但是由于地区偏远受专业的限制,很多学校没有这门专业,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学习专业方面的知识,更没有机会把它与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现在有了相关的专业,那么从事和学习大提琴的专业人员就会越来越多,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也会变得顺理成章。

音乐没有国界,随着时代发展,各国音乐文化都会实现不同程度的融合,这是一种大的发展趋势。大提琴作为国外的乐器在传入中国后有了一定的发展,很多音乐人都致力于把它引入中国音乐文化,创新并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但是后面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去完成这一目标,才能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长远发展与创新,才能体现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

参考文献:

[1]王珲.高校以音乐教育实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4):198-199.

[2]邵生昌.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000(004):80-81.

[3]钟媛媛.大提琴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J].山西青年,2017,(14).

[4]宁涛.中国大提琴艺术早期发展回望与思考[J].当代音乐,2019,625(04):171-172.

作者简介:

谢丽娜依 · 沙依木,女,维吾尔族,新疆人,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高职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提琴演奏。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大提琴
大提琴之味
小提琴和大提琴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杜普蕾和大提琴
浅析大学思政教育与中国梦相融合的途径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融合途径研究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