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施工处理技术
2021-09-10加浪浪
加浪浪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促使了建筑业迅速崛起,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建筑行业的混凝土开裂问题是工程中的一大难题,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使用期限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之后分析了混凝土施工裂缝预防措施,并研究了混凝土裂缝的养护修补方法,以提升工程质量,以供有关人士进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裂缝;影响因素;施工处理
引言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相应地加大了传统技术工艺的改革创新力度。在现代施工技术中,建筑工程施工极易面临结构裂缝问题,从而加大了工程的质量隐患,增加了技术的处理难度。基于工程建设角度,应科学处理工程裂缝质量隐患,结合理论分析,合理应用结构裂缝控制技术与措施。正是由于房屋建筑质量要求提升,施工企业更应加大理论研究力度,为工程裂缝质量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全面促进建筑企业的有序化发展。
1建筑工程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流动、粘聚以及保水等特性,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中去时就极易引发相关裂缝问题,进而对整体建设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渗水。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一旦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就极易出现渗漏问题。由于受到雨水的冲刷而致使水份沿着混凝土裂缝渗漏到其内部,进而致使其内部结构发生水解现象。而在水解的作用下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一定的温差,从而形成冻胀现象,并最终导致整体建设施工成本增加。②腐蚀。一旦混凝土发生裂缝,就会致使混凝土结构外部多种物质进入到其内部结构,进而与空气和水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并对其内部金属构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通常称之为腐蚀现象。
2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
2.1温度裂缝
温度的不均匀性及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极易引发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根据建筑工程结构可知,当工程施工完工后,由于建筑内部结构空间大,建筑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差异明显,此时会导致建筑内外产生温度压力和渗透压力。当受到压力影响后,就会出现结构裂缝。在结构工程内部,由于温度低于外部温度,混凝土热量散发快,此时外部压力明显高于混凝土压力的承受极限,相应地就会产生温度裂缝。当内外部温度差异较大时,结构裂缝产生的概率高。由于温度裂缝多是由温度差所致,所以在施工建设期间,应推广新型材料和工艺,以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量。
2.2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
从房屋建筑工程来讲,其混凝土材料主要有骨料、水泥、水以及外加剂等,而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及规范,那必定会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而对整体工程建设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如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骨料粒径不符合相关规范、且掺有杂质等,均会对骨料与水泥二者的粘合度造成影响,并最终致使整体工程的抗裂性能受到影响而有所下降。
2.3地基不均匀沉降
不同建筑工程当中地质条件不同,在建筑过程当中做好地基的把控是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地基建设方案要根据当地地质条件、总体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对建筑物的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技术等进行管控,确保施工建筑质量符合当地实際要求。如果施工队伍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直接采用相同的地基形式,按照相同的技术进行施工,在建筑物的负载作用下,地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不均匀的沉降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破坏,建筑混凝土会产生裂缝并出现开裂的现象。地基中受力分布不均匀,出现局部承载力不足、局部承载力过大等问题都是由于施工前期未根据结构设计好地基形式,从而引发地基不均匀的沉降,尤其是在楼塔建筑当中,如果没有进行特殊技术应用,那么在建筑相接部位容易出现沉降问题。
3建筑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施工处理技术
3.1温度方面
第一,覆盖的材料,要选择厚度最佳,通常都是利用塑料薄膜或者是三层厚度的毛毡,一般厚度在0.14mm。第二,要合理地配比骨料级,与此同时,要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剂或者是适量的塑料剂,要在混凝土中降低水泥的使用量。第三,要控制碎石的温度,适量地降低,才能确保在混凝土浇筑中控制住温度的变化。第四,如果外界的环境温度太高,就要适量地减低浇筑混凝土的厚度,要利用浇筑层面进行散热,可以在混凝土中设置冷水管,起到降温的效果。第五,拆模的时间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标准,如果天气气温出现下降,就要针对表面进行保温的处理,要防止表面出现温度急速下降等问题。第六,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如果混凝土暴露在外很长时间,对于混凝土的结构要加强保温的措施。
3.2强化施工材料的控制
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对所使用到的材料加以管理和控制,无论是材料的技术选择,还是性能等方面均需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进行实施和使用;同时,还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对所使用的材料加以调整和优化,尽可能避免由于材料问题而引发裂缝。②当材料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施工单位还需进一步强化材料的控制,尤其是对骨料、水泥等的配置应当具备科学合理性。③强化外加剂的使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使用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来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材料质量,确保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尽可能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3控制浇筑过程
混凝土浇筑过程是控制裂缝产生的重要过程,在浇筑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混凝土建筑的数量、混凝土建筑结构不同研究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测算出重点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采用加固处理的方式,避免出现裂缝。同时,为了避免在运输或长时间等待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的现象,要对混凝土运输的距离运输方式浇筑时间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的对混凝土进行调配。浇注完成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会出现离析的现象,骨料分布不均匀,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最终凝固之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施工,一般来说,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模压处理。一般在24小时之内,混凝土初步凝结,这时要结合工程施工的振动状况,研究在施工过程力的扰动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问题。当混凝土最终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运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散化放置,确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匀。尽量避免集中应力压迫的现象,当混凝土凝固时间充足达到规定的强度之后,再进行正常化的施工。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可以通过铺设木模板或手脚架等,将建筑过程中的应力分散开来,进一步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避免出现形变和震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结构中,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施工材料,有自身的特点和施工中各种原因极易造成裂缝的产生,甚至是表面不平整等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日后的长时间使用性能,同时还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要想避免裂缝的产生,对于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以及监督管理就要加强,要从施工材料下手,严控施工流程和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如果出现裂缝要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元涵,曲忠义.浅谈建筑中混凝土质量控制问题[J].民营科技,2010(6).
[2]唐锦春,郭定康.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会,孟虹,马全琳,赵珏混凝土建构质星问题分析与对策[J].建筑工程,2005(2).
[4]王谦,王利州,张挺举,陆明.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重点问题浅析[J].民建技术,2009(2).
[5]程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控制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4).
延安众昌工贸有限公司 陕西省 延安市 7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