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9-10邱国力

教学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优化策略存在问题

摘要:现阶段教学改革政策不断深入,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想要完成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首先便是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以学生朗读能力为基础,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朗读能力的提升,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层次理解,并且能够培养出学生的语言交流互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会同步得到提升。本文就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要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知识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教学并不注重,对此,教师要将教材知识传授与朗读教学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中对于学生的情感引导程度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并未进行了解,在教学中也更加着重于生词及文章内容的讲解,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往往是了解即可,仅仅是通过重点句子的讲述帮助学生完成表达方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文章中内涵的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也较难通过自身的思想与文章中表达的内容进行互动,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受到的能力培养及知识熏陶相对较差。

(二)学生对于朗读教学没有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朗读的态度及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主观上认定朗读是教师对学生下达的任务,在朗读中學生的重点思考内容,则是文章中字词的正确发音及断句,学生虽参与其中但仍是相对被动地完成学习。究其原因,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缺乏学习兴趣的支撑,仅仅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低,严重影响课堂朗读的效果。

(三)用于朗读教学的时间有限

在课堂中对学生朗读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及学生长期地坚持和努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因课堂时长的限制,教师往往会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完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难以针对文章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理解,仅仅通过对文字的发音及断句完成朗读,这种方式教学效果较差,且学生朗读能力极容易陷入错误的发展方向。

三、语文朗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于学生朗读中的情感体验引导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情感代入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朗读方式。举例来说,在教材《十五夜望月》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带来十五月圆的夜晚的场景展示,首先将教室窗帘拉上,用一部小型探照灯模仿月光洒在庭院中,然后准备一些图片,如鹊鸦、桂花树等挂在教室中,营造诗中的场景来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提升学生的朗读情感,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思考课文中使用的修词方式和文章内涵。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去朗读这篇古诗,引导学生把阅读课文时产生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训练中。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去朗读读出自己心中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去诠释这篇文章,这种朗读会更加富有情感和活力。语文朗读教学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情感导向,促使学生们完全地投入到课堂之中,让孩子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让学生通过大声的朗读在文化的天空里翩翩起舞。

(二)强化学生对于朗读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朗读兴趣,保证学生能够在朗读中完成文章理解的同时,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表里的生物》这一课时,便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通过影音播放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良好氛围的构建。教师可以把各种各样的昆虫发出的声音活灵活现带到学生耳边,让学生猜一猜,都是什么昆虫发出的声音。学生通过听声音的方式,引发了对课文内容的好奇,不仅能够完成自身朗读能力的良好发挥,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朗读模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刚才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跟课文描写的是否一样,避免学生因敷衍了事造成朗读效果的降低。在朗读中带着自己的热情和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够充分完成自身思维的代入,积极参与到朗读教学中进行自身能力的良好提升。

(三)增加朗读教学活动设计

语文朗读中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其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都不相同,教学参与度就是非常需要教师去重点关注的,延伸到课堂教学来说,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别,只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课堂效率却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一些学生可能对教学内容非常喜欢,就会踊跃的参加,而另一些学生因为不感兴趣,可能会在朗读过程中出现溜号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进行良好的朗读锻炼,提升自身的素质。举例来说,在六年级《古代诗词朗诵》的单元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课堂朗诵比赛。学生诵读的诗词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去寻找自己喜欢的诗词作为练习的素材。然后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朗诵表演,看一看哪一位同学读的最好。这样做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保障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经典诵读的活动中,并且通过竞赛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去练习语文朗读,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学生学习中必备的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及发展的良好助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进行朗读能力的提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对自身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地改进与创新,提升学生的朗读练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彩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途径[J]. 学周刊,2021(8):123-124.

[2]朱笑真. 浅谈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读与写,2021,18(7):114.

[3]王爱华.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分析[J]. 新课程,2021(7):72.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白地中心校 邱国力 (河北 临西 054900)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优化策略存在问题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