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体位在活跃期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评价

2021-09-10蔡丽如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由体位临床效果

蔡丽如

【摘要】 目的:探究自由体位在产程中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100例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持续枕横位及枕后位的孕妇,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待产分娩,实验组给予自由体位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其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可有效改善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帮助孕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且临床效果好,孕妇多为满意。

【关键词】自由体位;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06-101-02

当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胎头双顶径抵达中骨盆平面时完成内旋转动作,大多数能向前转成枕前位,胎头得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最窄平面顺利经阴道自然分娩。若经充分试产,胎头枕部不能转向前方,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成为持续性枕横位或者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2%。在产程活跃期通过自由体位对于改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有着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100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持续性枕后位的孕妇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女50例;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8.41±4.31)岁;体重60~75kg/m2,平均体重为(68.45±8.32)kg/m2;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9±0.5)周。实验组女5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64±6.58)岁;体重62~75kg/m2,平均体重为(68.64±6.32)kg/m2,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9±0.5)周。比较两组病例基本特征相似,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所有孕妇均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孕妇整個产程中躺在产床上,常规取平卧或者侧卧姿势,一直贯穿整个产程,此时,对孕妇常规进行宫缩,胎先露,胎心音的监测。

实验组:孕妇进入产程活跃期后采取自由体位活动,自由体位包括坐、立、走、跪、趴、俯卧、曼舞等姿势,不同的体位,骨盆的形状和胎方位都可以发生细微的变化,期间建议孕妇30分钟更换一次体位;孕妇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采取合适的体位。

一.坐:特指坐分娩球,孕妇坐在分娩球上,双腿平放在地面上,与球构成一个稳定的状态,双腿分开,保持身体平衡,分娩球带动身体左右前后摇摆,使用分娩球蹲坐姿势时,既可以扩大骨盆的空间,放松盆底肌肉,还可以帮助宝宝胎头有足够的空间发生内旋转下降从而改变异常的胎方位。

二.前倾站位:也叫星舞站位,孕妇站立在地面上,身体前倾,趴在助产士或者其丈夫身上,双手抱住对方的脖子同时摇摆骨盆,孕妇使用前倾站位时,由于重心作用,促使胎儿下降,配合摇摆骨盆帮助胎头重心前移,使胎儿枕部转向骨盆前方,而达到纠正异常的枕横位和枕后位。

三.胸膝卧位:利用分娩球,孕妇跪下身体向前趴,双膝着床,双手抱住分娩球,支撑身体,孕妇的手和膝盖由于重心作用,使胎儿下降,同时也由于胎儿的重心前移,也带动胎儿枕部转向骨盆前方。

四.趴位:孕妇四肢伏跪在产床上,膝盖着床,然后臀部抬高,大腿和床直立,胸部要尽量接近床面,此姿势可缓解腰背痛,且使胎头退出盆腔,借助胎儿重心改变胎头与胎背的方向,而达到纠正异常的枕横位和枕后位。

五、侧俯卧位:孕妇侧卧在产床上,背朝天花板,如果胎儿是右枕后位,孕妇应该面向左侧躺,上面的腿要屈曲大于90°以上,下面的腿自然伸直,身体部分前倾,这样,既可以减轻因为枕后位带来的疼痛,同时也由于重心的作用,可以促使胎儿从枕后位转向枕横位。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评估两组孕妇的产程数据、分娩方式及其满意度,分娩方式包括:剖宫产和阴道分娩。采用本院自制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对其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80为一般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转化后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产程数据

实验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

实验组的阴道分娩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实验组的剖宫产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见表2。

三、讨论

临床上导致持续性的枕后位或者枕横位的原因包括:骨盆异常与胎头俯屈不良(1)多见于男型骨盆与类人猿型骨盆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后半部较宽,可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入盆。这两种类型的骨盆多伴有中骨盆狭窄,阻碍胎头内旋转,容易发生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2)扁平骨盆及均小骨盆容易使胎头以枕横位衔接,伴胎头俯屈不良、内旋转困难,使胎头枕横位,胎头嵌顿在中骨盆形成持续性枕横位。2、其他异常宫颈肌瘤、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子宫收缩乏力、胎儿过大或过小以及胎儿发育异常等均可影响胎头俯屈及内旋转,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3)胎头俯屈不良,如枕后位衔接,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接近,不利于胎头俯屈,胎头前囟成为胎头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点向前转向骨盆前方,当前囟转至前方或侧方时,胎头枕部转至后方或侧方,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如果不进行调整,在分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娩困难[5]。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

临床上建议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在待产的时候多采取自由体位,以缓解宫缩疼痛,加快产程进展。所谓的自由体位,就是自由采取各种身体姿势、动作,使自己处于最舒适的状态。第一产程活跃期时自由体位的正确使用,可以缓解宫缩疼痛,增强宫缩,减轻宫颈水肿,加快产程进展。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缓解传统体位分娩造成的脊椎疲惫感[6],另外还可以缓解孕妈妈的心理紧张和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7]。且有利于胎儿入盆下降。增大骨盆径线,纠正异常胎位[8],促进顺产,预防胎儿缺氧,宫缩更有效,减轻产痛。

综上所述,进行自由体位可有效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帮助患者顺利分娩,提高患者的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使产妇满意度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卉.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3(02):343-345.

[2]袁小利.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分娩的临床研究[J].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8, 12(002):175-176.

[3]张漫华. 自由体位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 6(030):164-164.

[4]陈允蒙, 林丹. 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和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 16(05):125-126.

[5]曾莲. 临产后自由体位对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临床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8, 22(032):4537-4538.

[6]陈淑梅. 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7(26):66-67.

[7]柴淑影.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分娩的临床观察[J]. 特别健康, 2017, 5(015):44-45.

[8]胡建梅, 陈清, 刘芬,等. 活跃期运用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J]. 当代医学, 2017, 23(33):87-89.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区

猜你喜欢

自由体位临床效果
孕中期终止妊娠患者自由体位排胎的效果观察
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自由体位纠正胎位异常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