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改善及家属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1-09-10邓肖梅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5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手足口病

邓肖梅

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实施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6月间长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地段的255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A组(125例)和B组(1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无缝隙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前后家属应对方式的差异。结果 B组发热症状消失时间(2.34±0.61)d、口腔疱疹消失时间(4.21±0.82)d、手足皮疹消失时间(4.40±1.20)d均短于A组(4.02±1.25、6.05±1.51和6.39±1.55)d(P<0.05)。B组居家隔离第1d消极应对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与A组无明显区别(P>0.05);B组居家隔离结束前1d消极应对评分(7.65±1.43)低于A组(12.09±1.88)分,积极应对评分(30.80±2.73)高于A组(22.98±3.64)分(P<0.05)。结论 对HFMD患儿实施无缝隙护理可以促进患儿症状快速消失,促使家属可以积极应对患儿的治疗与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手足口病;无缝隙护理;症状改善;家属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5-085-01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且有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的患儿口腔、四肢、臀部等区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同时伴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甚至因起病较急,具有较高的病死风险,因此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必不可少。但就目前而言,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故而加强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十分重要,目前,常规的护理措施在实践的过程中普遍缺乏针对性和特异性,导致患儿的依从性低,难以达到显著的护理效果,间接引发患儿家属的不满;相比之下,无缝隙护理可以给予患儿全天候的监护,动态掌握其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并借助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1]。现对本研究选取255例HFMD患儿展开分组研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该项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长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地段的手足口病患儿共255例,均符合201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诊断标准的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时间在2021年1月至6月,参照随机排列法分为两组,其中12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患儿纳入A组,组内男女患儿比例为64:61,年龄在3~6(4.62±0.48)岁;其余130例实施无缝隙护理的患儿纳入B组,组内男女患儿比例为65:65,年龄在3~6(4.69±0.51)岁。各项措施的开展均已事先征求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两组资料经对比P>0.05,可分组。

1.2 方法

A组患儿给予生命体征监测、隔离、皮肤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立即对患儿实施居家隔离,同时对患儿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耐心、细致的向其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疾病、治疗以及预防知识,向患儿家长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手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及其家长传授居家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并且鼓励和安抚患儿,帮助患儿及其家长缓解自身的顾虑。(2)在患儿隔离期间每日安排护理人员进行上门随访,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情况,提醒并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进行彻底的消毒,可以浸泡的物品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消毒,无法浸泡的物品则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定期对患儿的房间进行开窗通风,维持患儿房间空气的新鲜;与此同时,指导患儿家长针对患儿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为保护患儿皮肤的完整性,及时修剪患儿的指甲,严防皮疹出现瘙痒时患儿的抓挠;当患儿出现发热症状时,先指导家长给予患儿物理降温,若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再遵医嘱给予退烧药物;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指导患儿家长在患儿每次进餐前均应给予淡盐水漱口,对于出现口腔溃疡糜烂的患儿可适量涂抹鱼肝油或维生素B2以缓解患儿的疼痛症状;在饮食方面更应提醒患儿家长禁食鱼、虾、蟹等易引发过敏症状的食物,及时为患儿补充水分,严格执行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3)在社区内开展手足口病的健康宣教工作,同时建立并完善社区内的反馈机制,收集社区的儿童资料,对未患病的儿童加强预防,对于已患病的儿童加强隔离干预,在控制其病情的同时,阻断疾病的传播。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另外,分别在居家隔离第1d和居家隔离结束前1d,每位患儿选取同1名家属代表填写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该问卷分为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两个稳定,前者评分范围在0~24分,分值越低应对方式越好;后者评分范围在0~36分,分值越高代表应对方式越好,比较两组评分差异[3]。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23.0软件处理,性别等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n(%)表示;年齡、症状消失时间和SCSQ评分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检验结果均以P<0.05代表该项资料有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

B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P<0.05),见表1。

2.2 SCSQ评分

A组和B组居家隔离第1d消极应对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居家隔离结束前1d,两项评分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HFMD好发于夏秋季节,不仅传播途径较广,还同时具备潜伏期短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儿的症状会由最初的皮疹、食欲不振、咳嗽等逐渐累及至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若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则会影响患儿的心肺功能,使其病情日益加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更危及其生命安全[4-5]。现阶段,临床对于HFMD患儿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普遍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并且在此期间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来促进患儿的康复。

在本研究中,A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儿采用无缝隙护理措施,结果显示,B组患儿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P<0.05),由此可见,无缝隙护理措施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分析原因可以发现,常规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同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对治疗,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但该方式仅注重患儿的院内护理,加之在护理方式的间歇和漏洞,使得患儿的恢复情况较慢。相比之下,无缝隙护理措施是一种系统化、全方位的护理模式,在护理的过程中不仅强调对症护理,还同时加强了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解答其疑惑,让患儿家属可以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该疾病的治疗;而在本研究中以无缝隙护理模式指导患儿进行居家隔离可以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里接受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针对其不同情况指导患儿家长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控制患儿的病情,还可以阻断病原的传播,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7]。在本研究中,B组居家隔离结束前1d消极应对评分低于A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A组(P<0.05),明确无缝隙护理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促进HFMD患儿症状及早消失,改善患儿家属关于疾病的应对方式,从而有利于患儿的早期康复。

参考文献:

[1]陈静,孟慧.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刊,2021,56(1):88-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3):161-166.

[3]崔丽敏,马朝霞.循证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9,26(3):346-349.

[4]富园园,周明杨.皮肤改良护理方案对手足口病患儿疱疹愈合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22):2079-2081.

[5]惠玲,韦梅.个性化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防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20,44(12):1988-1989.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手足口病
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研究
多学科团队合作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患者的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的无缝隙护理及应用效果分析
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三位一体”无缝隙护理服务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赣州市城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