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达”教学实践下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2021-09-10苏敬
摘 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阅读、思考、表达三项活动全面培养与优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因此,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借鉴“读思达”教学法,完善数学学科教学形式,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学科;“读思达”教学法;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7-0007-02
引 言
当前阶段,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效衔接,融合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转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数学学习任务,真正实现中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借鉴并融合了“读思达”教学方法,始终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作为培养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展开积极的研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一、衔接新旧知识,体现“读思达”教学理念
要想开展有效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教师要深入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刚刚进入七年级,数学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小学阶段,不太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与内涵,无法运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思维活动比较低效和被动。面对这些现实因素,教师可以有效采用“讀思达”教学法,切实整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深入挖掘中小学新旧数学知识的衔接点,在初中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小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促使学生将小学知识作为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2]。
小学数学知识与初中数学知识有很大的联系,小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很有帮助。因此,要想提高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水平,教师首先要让小学生打好知识基础,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了解一些初中知识,找到其中的共通点,增强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活动、思维活动、表达活动来加强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为小学生升入初中做好铺垫。
二、转变数学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多地依靠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主要在学习新知识后的实践操作环节。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概念、定义、公式、例题、数学文本的阅读,以便学生适应初中知识和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有理数”一课时,学生不仅要学习“正负数”,还要学习“有理数”“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等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读思达”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有理数知识阅读材料,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并思考问题:“结合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数字,你发现‘有理数的王国’中哪些计算方法与过程是不同的?”以此驱动学生自主思考。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要充分调动自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储备,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发现其中的“数的问题”,同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负数加减法”“数轴原来可以用来表示数之间的关系”等新知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的“预习成果汇报”进行肯定,以此强化学生的预习活动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程内容,思考其与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引入具有一定趣味性、可读性的数学材料,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认真地阅读数学材料,以此保证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学习[3]。
三、优化课堂情境探究,提升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为了顺利实现中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将数学思维连贯起来,了解数学知识,并且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拓展思考空间,灵活应用知识。教师可通过创设课堂情境或提出探究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主动思考验证知识,总结学习方法,明确数量关系,找出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科学的认识,促进学生思考维度的衔接[4]。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先抛出问题:“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厘米,宽不变,长方形的面积y随x的变化而变化,请写出对应关系的函数表达式。”然后引导学生以小学阶段已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知识为探究出发点,回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细化认识,抽象思考。有了小学知识作铺垫,学生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认识了一次函数,对变量、函数、函数解析式以及图像形成更清楚的认识,进而充分锻炼思维,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四、把握不同知识点衔接教学,锻炼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要想开展有效的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具体现象并总结问题解决方法,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可以构建学习共同体,设立数学讲堂,让学生敢说;变换提问方式,设计新颖模式,创新激励方式,让学生愿说;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懂得复述转述,并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知识,让学生会说。我校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了小学生与初中生进行数学题目思辨表达互听活动,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中小学数学思维表达衔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例如,七年级教材中的“整式的加减——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涉及“整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等数学概念,其中,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以小学阶段的乘法分配律为理论依据的,合并同类项其实就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这节课要求学生透彻理解并能够表达清楚这些概念,即将同类项中的每一项都看成两个因数的积,由于各项中含有相同字母并且它们的指数均相同,故同类项中每项都含有相同的因数,合并时将分配律逆向运用,用相同的那个因数去乘以各项中另一个因数的代数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接触—认知—消化—表达—内化”的学习过程,以此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完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表达,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法对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有效的衔接教学能够引导学生从小学数学学习自然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适应不同的学习环境与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合理运用“读思达”教学法,积极开展新旧知识衔接教学活动,链接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进行深度、高效的数学学习,最终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吉学凯.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点[J].文学少年,2019(13):1.
汤莎.关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有效途径的思考与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31.
吴春云.享受数学阅读 畅游数学海洋:关于小学数学阅读的一些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5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0年度开放课题“在‘读思达’教学改革实践下探索数学中小衔接的行动研究”(立项号:KCZ202005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敬(1982.9-),男,福建福州人,数学一级教师。